三七书屋

34.第 34 章

《在古代悠闲种田的日子》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腊月二十二、二十三这两日家里没啥事,一家子帮忙把菜园子前面那小块地给整平了。

这块地本来就小,玉娘还将它分成了三厢,就等着年后播种。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全家人一早起来就开始忙着扫房子。

虽说只有四间房和一间灶屋,但每间可不小。四间房大小一致,玉娘掐指估算,觉得差不多每间有三十平方米左右。

就连灶屋也就二十来平方米。

屋子宽敞,但家什物件并不多,可是屋顶和墙上的蜘蛛网多啊!

玉娘拿大麻布先将床给盖住,然后由着大河拿起大扫把踩在桌上,踮脚扫屋顶的灰尘和蜘蛛网,然后再扫四面墙。

紧接着玉娘开始擦洗桌椅、衣橱,然后再将床上的铺盖卸下来。

玉娘正要将这些拿河边去洗,韦氏拦住,又说她身子弱,不让去河边洗,那水冰得刺骨呢。

花姑也将床上铺盖卸下来了,她过来将玉娘的和公婆的,以及大树的铺盖,全都装进藤篮里,竟然装出了四篮子。

“娘,你们打扫灶屋吧,我和大山挑河边去洗。”

韦氏知道花姑勤快肯吃苦,虽然偶尔有怨言,但做起事来毫不含糊。

韦氏也从不跟她客气,“好,你和大山洗去,我待会儿给你们煮茶驱寒。”

玉娘则拿起竹制超大扫把开始扫院子,大河来灶屋扫屋顶。

待大河出来后,韦氏就在灶屋里擦擦洗洗,郑老爹将陶釜倒置在屋门口,蹲在那里仔细擦着陶釜底上厚厚的一层黑垢。

“大树,你来擦下试试,这底咋都擦不掉。”

“大树牵牛去罐子叔家了,我来试试。”大河说着找出铁铲子过来帮忙。

郑老爹掰着手指算天数,“确实轮到罐子叔家喂牛了。哟,你轻点铲,别把釜底给铲穿了!”

大河只好放轻动作,可这釜底黑垢太厚了,咋都去除不了。

玉娘扫好了院子,见他们父子对着这釜底无可奈何。

“甭急,我拿这铁锅烧一锅热水,再把陶釜放进锅里泡着,半个时辰后轻轻一铲,黑垢肯定能掉。”

大河和郑老爹自然深信不疑,赶紧生火烧水。

韦氏过来说:“这俩锅都没法煮饭了,你们不饿?饭还没吃咧。”

“娘,没锅也可以烧着吃。”玉娘把红薯、芋头埋进火焰底下的柴灰里,还拿几个鸡蛋过来埋着。

大河笑道:“玉娘,你小时候也这样偷偷烧过鸡蛋吃吧?”

玉娘搞得满手灰,“可不,隔火烧的鸡蛋可香了,红薯和芋头肯定又香又软乎,就是费时些。”

郑老爹说:“今儿个过小年,晚上会吃丰盛些,这巳饭吃不吃或晚点吃都没事。屋外冷,这屋子扫得差不多了,都进屋烤火吧。”

俩娃见屋外隔火烧红薯、芋头和鸡蛋,他们俩在灶屋里烧火时也偷偷拿俩蛋放进火焰底下的灰里埋着。

玉娘和大河习惯在自己屋里烤着火。玉娘许久没看书了,这会子又捧起书来看,大河竟然还将桌椅拉近火旁,学写几个字,玉娘正好在一旁指导。

“咕噜……咕咕噜……”

大河放下笔,捂住肚子。

玉娘瞅了眼他,“瞧你,才写几个字,就饿成这样了?”

大河看了看自己写的几个大丑字,“唉,我这个庄稼汉,可不是读书写字的料,跟着你能认这么些字,村里人可都羡慕得紧咧。”

“你再忍忍,红薯肯定没熟,鸡蛋也得等会儿。娘把红薯干都拿出来了,还泡着兔肉、猪肉、干笋、干蘑菇和干野菜,今晚咱们可沾着灶王爷的福。”

这一说,大河就更饿了,肚子咕噜声愈发响亮,玉娘都被他那肚子给整笑了。

“你呀,我去瞧瞧,看鸡蛋好了没。我只埋四个鸡蛋,本打算咱俩共吃一个,看你饿成这个样子,估计一整个鸡蛋也不够你塞牙缝的。”

玉娘起身去掏鸡蛋,她用麻布包着,再拿起来晃了晃,感觉差不多熟了。

剥了壳后,她发现这个蛋烧得正好,赶紧拿进屋给大河吃。

大河自然要分一半给玉娘,他再饿都不会吃独食,结果这么一掰,“蛋黄有点没熟!”

“这样才好吃咧,七成熟的蛋黄吃着不干也不腥,不信你尝尝。”

大河咬住蛋黄,再细嚼着,那表情就是“我妻诚不欺我!”

“大河,釜底泡好了!”郑老爹在外喊。

大河出来洗锅底,玉娘将鸡蛋都掏出来。俩娃见这边鸡蛋好了,他们也赶紧进灶屋掏蛋。

韦氏见势嘟哝道:“你二婶已经烧四个鸡蛋了,你们俩咋还偷偷烧俩蛋,这是要吃穷老子。”

俩娃掏出蛋就一溜烟跑出去了,生怕挨祖母的打。

直到巳末午初,红薯和芋头才熟。一家人一边吃着烧的红薯和芋头,一边喝着韦氏煮的茶,甚是惬意。

忽然,花姑身子一惊,“娘,咱家还有蜡烛和香么?要祭灶王爷都得用咧,大河和大树上回去镇上好像忘了买!”

花姑此言一出,大家皆是一愣。韦氏赶紧起身去地窖,那里当真是她的聚宝盆。

韦氏记得去年还留有半截蜡烛,香好像用完了。

她找啊找,翻啊翻,只翻出小半截蜡烛,香确实用完了,一根都没有。

大河急了,拍着脑袋说:“本还想今年多给灶王爷上几柱香咧,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韦氏催道:“赶紧借去,村长和水叔家应该备着了,如若无余,去你娥婆婆家问问。”

大河借香去了,午后一家子没歇息多会儿就开始忙着备饭,祭灶王爷在这里可是非常隆重且严肃的事。

锅里煮着肉,韦氏又去地窖拿出酒和祭台。

玉娘寻思着,祭灶王爷应该把祭台摆在灶上吧,可这里没有灶,就是火坑上架个釜,祭台往哪儿摆?

只见韦氏将祭台摆在灶屋北面的一张桌子上。

玉娘又寻思,小小的祭台,就是一块方形摆台,至少有六陶碗菜咧,还得摆酒,摆不下吧?

大河借香回来了,借了三家,最后还是从娥婆婆家借来了六根,她家为了给富贵上族谱,又想早些给小儿子成家,提前多备了些香。

申时末,六陶碗菜肉已经做好,酒也倒了一碗,还是杏花镇的杏花酒。另外,还有一碗红薯干和一碗芋头片,总共九碗。

只见韦氏将碗底擦洗干净,然后碗摞碗的摆上小祭台。

玉娘小声问大河,“咋不把祭台做大些?”

幸好玉娘极小声问大河,她也担心有啥禁忌。

果然,大河小声解释,祭灶王爷要用最少的地方摆最多的祭品,而且要先摆酒,再摆肉,然后摆菜,这些必须由女主人来摆,顺序都不能错的。

玉娘哑然,原来如此。

接着由郑老爹从橱柜里请出灶王爷。之前灶王爷木像雕一直由一块布盖着,玉娘从来没揭开看过,没想到竟然是灶王爷,上面还刻着“灶君司命”四个字。

只不过除了玉娘,没人认识这四个字。

再由郑老爹燃烛、点香。玉娘知道,这肯定也是按规矩来的,只有一家之主才能亲手做这些事。

郑老爹站在最前面,三个儿子站在第二排。

石头一人站在第三排。

玉娘懵了,原来女人不用祭灶王爷的,而且得站得远远的,可是平时在灶上忙碌的大多是女人呀。

郑老爹双手持香,三作揖,将香插好后再回位,嘴里说了一连串的话,应该是些祝福语。

玉娘离得远,没听清郑老爹说的啥,只听见“万事顺、福禄来”这六个字。

接着就是三叩首。叩首礼毕,郑老爹来给灶王爷敬酒,还撒一些在灶王爷像雕前。

大山和大树一声不敢吭,全程照着做。

大河今年不一样,他心里可有些想法。他不是三根香一起点,而是一根一根的点。

每点一根,三作揖三叩首。点三次,等于作揖九次,叩首九次。

他之前说过,娶了玉娘,他得好好祭灶王爷。他说话可是算数的。

石头平时活泼跳脱,这会子竟然也安安静静的,一个字都不敢说,身子也不乱扭,该站就站直,该跪时呲溜一下就跪下去了。

祭灶王爷结束后,大河告诉玉娘,这祭祀台得过了元宵节才撤。

玉娘问为啥女人平时围着灶台转,却不需祭灶王爷?

大河摇了摇头,又挠了挠腮,“我只听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我也不清楚缘由。”

趁这些菜和肉还没凉,一家子赶紧摆桌吃饭。

蘑菇烧肉、干笋烧肉和蒸鸡蛋羹,这三道是玉娘用铁锅做的。干野菜煮兔肉、芋头煮肉和煮根茎这三道是韦氏做的。

意想不到的是,玉娘做的三道菜要抢手些,特别是蒸鸡蛋羹,大家尝过后觉得那味道绝美,瞬间抢没了。

韦氏见自己做的菜竟然比不上玉娘做的,她先是瘪瘪嘴,有些不可信,觉得大家是故意给玉娘捧场。

尝了玉娘做的三道菜后,她还真不好否认,“这叫……鸡蛋羹?玉娘,咱年后多养几只鸡,多喂食,多下蛋,往后就能经常吃上鸡蛋羹了。”

“好……嘞!”玉娘答应得爽快,拖音且音尾还上扬。

一家人听得哈哈大笑起来。

许久没沾酒了,这回喝着美酒,就着美食,大家可把每个碗都吃了个底朝天,一口都没剩。

平时老成话少的郑老爹顶着一张红脸说:“这菜……得味!这酒……得劲!”

石头大笑,“哈哈…俺爷醉了。”

夜里,大河搂着玉娘说:“我长这么大,这个小年过得最有意思。”

玉娘捏着他胳膊上的小肉肉说:“为啥?应该是往年没这么多好吃的,喜欢我用铁锅做的菜和蒸鸡蛋羹吧?”

“才不是,因为……我身边有了你。”

哎哟喂,肉麻死了,玉娘赶紧捂住耳朵。

于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哇!女总裁是皇帝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穿时空的女将军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落在荒年崽崽很闲悍女麴凰驭龙婿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谬接瑶华枝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穿越三国:姐妹同心寻找轮回的你诱梦我是主母,也是孟婆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我靠好运壮大家族折红鸾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表妹不欲攀高枝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这个修仙过于日常离人终成相思意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