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七书屋】地址:sanqishuwu.com
ad2294年,10月9日,欧洲,不列颠岛,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天文观测站并没有因为世界大战的洗礼变成废墟,而是幸运地免于可怕的轰炸。虽然本身已经在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后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下,彻底失去了作为天文基站的价值,但其中的文物和“本初子午线”的地标却依旧作为旅游景点存在着。
这里是哈莉森来到伦敦的目的地,但她此行,可不是来旅游的。
她的目标是一个人。
娇小的少女推开泛着铁锈气味的栅栏门,独自走进了尚未开放旅游的天文台。
也只有这个时候,她才可能见到那位故人。
她的视觉朝着天文台的建筑中聚焦,一位有些佝偻的身影正在其中忙碌着。
哈莉森知道,自己找对了人,但她只是默默等待,等那人出来。
时间在她的脑机视觉界面上走动着,渐渐地,晨光熹微,泰晤士河的波涛被黄矮星的金色光辉映照得波光粼粼,那人也推开了天文塔的门。
那是一位满头银发的小老太太。
“维伦金奶奶!”
哈莉森露出小孩子般的表情,跑上前和那位年迈的女士轻轻拥抱。
“欸,小哈莉森,什么风把你从天上吹到我这个老婆子身边了?”
这位老者名叫玛丽安·维伦金,弦力学的开创者之一,eisa天体宇宙所的“不可视天体实验室”的前任主任,也是哈莉森在大学时的天体物理学老师。
“你这孩子,是个大忙人吧,大老远地跑来这儿,应该不是休假来看我吧?”
被那双因年迈而略显浑浊,却依旧犀利的蓝色眸子盯得哈莉森有些不好意思,她点了点头,继续道:“奶奶,我需要您帮我看一些东西,和您之前对暗物质的一些研究有关的。”
“你这孩子,好像从我开始带你那一届开始,你对‘虚假之天’就格外的感兴趣啊。”
“您的记性真好,”哈莉森看着这位已经期颐之年的老人,“那您应该知道这和我现在在领导的那个计划有什么关系吧?”
“地平线?哦,小普洛特留给你们的东西啊。”
“我想您应该知道,您在天体宇宙所的研究暗物质的上万徒子徒孙,对它的热情程度一点也不输给我老爹那个重度超光速爱好者。”
话说一半,哈莉森突然意识到了些什么,她连忙从一旁跟随她的搬运机器人顶部拿出一块三明治和一杯牛奶递给了玛丽安,“奶奶,这是我给您带的早餐。”
“哦,真体贴,小哈莉森,你跟你小时候一个样呢。”
玛丽安一边接过少女手中的食物一边夸赞起她来。
“16岁也不算小时候吧……”她小声嘀咕着。
“哎呀,”吃到一半,玛丽安想起了些什么,“天文塔的旧址也到了开放的时间了,来,我们进去聊吧。”
古朴的天文塔在玛丽安和数台清洁机器人的打理下一尘不染,那些造型古旧的折射式望远镜的镜头上没有半点油污,如果此时的时间是夜晚,那些望远镜甚至可以在早已摘下“雾都”帽子的伦敦被用于观测近地轨道上的飞船,月球,或是火星。
玛丽安绘声绘色地给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解着文艺复兴时代的天体观测和现代科学问世后的天体计算,以及各种观测设备的原理和被发明的经过。
而哈莉森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时不时摆弄下那些使用古老原理的望远镜。
“小心点,小哈莉森,别直接看太阳。”
玛丽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折射式望远镜会把太阳光汇聚到你的视网膜上,在上面烧一个洞的。”
“小哈莉森的眼睛是更灵敏的研究型设计,更要保护好啊。”
“啊……谢谢奶奶的关心。”
哈莉森有些不好意思地从望远镜边走开了。
“姐姐,”一个小女孩凑到了哈莉森身前,“刚刚听玛丽安奶奶说,你是她的学生欸。”
“嗯,怎么了呀?”
“那姐姐也是很厉害的大科学家吗”就像玛丽安奶奶一样?”
没等哈莉森开口,玛丽安就开始微笑着点头说到:“是的,这位姐姐是个很厉害的科学家,比我年轻的时候可厉害多了。”
“欸?!”
未等哈莉森辩解,20多双崇拜的眼睛已经齐刷刷地望向了她。
时间飞逝,很快,太阳已经移动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孩子们各自回到自己的社区,天文塔再次只剩下一名少女和一位老妇。
玛丽安带上老花镜,看着哈莉森递给她的打印文件,她有些干枯的手指翻动着纸页,神色有些凝重,却又有些惊喜。
地平线计划前期技术产品不只有利用高维空间的通讯,还有利用高维空间的天体观测,即所谓的“超空间天文学”,利用大质量天体释放的少量四维引力子,实现更加“实时”天文观测是其设计的初衷。但这样的观测装置在23世纪80年代末真正落实以后,天体物理学家们却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
——存在于第四维度的“暗物质”。
暗物质,作为天文学上一系列“无法被电磁波观测的物质”的统称,其成分多种多样,包括已经被证实的惰性中微子,轴向希格斯玻色子,以及所谓的“静默黑洞”。
而超空间天文观测技术在四维空间里的新发现,则可以说是“震撼人心”:四维空间中的暗物质,其主要成分不是实体物质,而是引力子。
换而言之,高维世界的真空本身,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即等效的质量。
用稍微“经典”些的图像来描述,那些暗物质就像是平静的海面下的一股股汇集的湍流和漩涡,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但只在三维的世界表现为“看不见的引力”。
“您,有什么看法吗?”
哈莉森有点小心地问着玛丽安。
“我是个保守的人,但是,我认为这些研究,并不荒诞。”
实际上,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在对待自然现象时大多保守。如果现有的理论体系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个自然现象,那么就不需要去创造新的,只有当缺陷出现,他们才会去寻求新的解释。
“来自额外维度的引力,在第4个方向扭曲了我们眼中的天体……”
玛丽安看着那张用高维的引力信号绘制出的“地图”。
“居然被证明了……”
玛丽安在弦力学诞生之初提出的那个,她自己看来都带着一股荒诞和科幻小说气息的假说,竟然在她有生之年得到了观测的证实,这让她有些哭笑不得。
“奶奶,”哈莉森看着玛丽安,眼神没有了早上遇见时的孩子气,“您现在明白,为什么我一个天体宇宙所的研究员,会愿意从老爹那里接下那个在实现原理上明显更偏向微观物理所的研究项目了吧。”
玛丽安手中的第二篇文章的作者栏,哈莉森·威尔逊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上。
“孩子,你需要我做什么?”
“像老派恩一样,成为地平线计划的顾问,就这么简单。”
“嗯……”玛丽安抬起头,看着眼前年轻的面孔,“没那么简单的,孩子,你要想好。”
她把被自己翻得有些凌乱的文件整理了一番,随后,她将老花镜默默摘下。
“孩子,你得知道,如果‘虚假之天’被证实,对整个天体物理学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当然知道,500光年以外的所有天体观测结果,都可能变成废纸。”
“但是那又怎么样?”
哈莉森环视着自己周围样式古朴的望远镜,地球仪,六分仪和星图,有些不屑地说道,“以前的科学家不也是这样干掉地心说的吗?”
所谓的“虚假之天”假说,早在弦力学被建立之初的时期就被玛丽安提出,但是她却只在自己亲授的高阶天体物理学课程上偶尔提及两句,无论是她参与编写的弦力学还是天体物理学脑机课程中,都从未介绍过这一假说。
只因为这个假说可以称得上是离经叛道。
“虚假之天”假说认为,既然宏观维度的理论上限是5,那么在人类这样的三维生命无法触及的高维世界,如果存在物质,那么其质量就会导致人类所处的时空在更高的维度存在弯曲,这会导致一旦星体离地球的距离足够遥远,其由于更高维度的时空弯曲,发生人类先前的理论无法预测畸变的程度,就会大幅提高。
换而言之,那些存在于高维世界的物质,会像迷雾一样,让遥远的天体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天空是虚假的,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寻找它真实的样子。”
哈莉森迟疑了片刻,继续道:“人们需要知道真相,即便它可能会难以接受。”
“那么现在,奶奶,该您做出选择了。”
玛丽安看着自己眼前那稚嫩却坚定的面庞,想起她下课后追着自己问问题时脸上的热忱和好奇,想起她在观测站睡着时疲倦却可爱的睡颜,欣慰,忧虑,复杂的情感在她脸上显现。
心中的千头万绪,最终化成了一句“奶奶也想在晚年做点大事呢”。
“好哦!那么,欢迎加入地平线计划!”
一老一少的双手,紧紧相握。
《星航路暗淡蓝点》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