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刘彻就知道为什么了。
“在我们现代非常多的影视剧中,王夫人一直是被栗姬欺负的形象,大家总觉得栗姬应该比王夫人的级别高,事实上呢?”
“根据考据,汉武朝之前,姬的身份低于夫人,被认为可能是夫人品级一下妃嫔的泛称。”伍爱华解释道:“在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的同一时期,立刘彻为胶东王,封王夫人胶东王太后。”
“事实上,在汉朝,如果皇帝在世,即使皇子封王,如果皇子的母亲没有得到册封,那么仍然只是皇帝的妾,不能被称为王太后,最起码当时给刘启生了三个儿子的栗姬、生了三个儿子的程姬、生了两个儿子的贾夫人、生了一个儿子的唐姬都没有这个待遇,反而是第十个儿子的母亲王夫人被封为王太后。”
“根据可能还算靠谱的史料考据,据说汉景帝为了王夫人母子打破了两个惯例,惯例一是太子和诸侯王不同年册封,但是他在册封刘荣太子的同时就册封了刘彻,惯例二是皇帝在世妻妾不封太后,但是他在世的时候就封了王夫人胶东王太后。”
“从这就可以看出,刘启对于王夫人母子有多宠爱,位分和宠爱都高于栗姬,王夫人有可能一直被栗姬欺负吗?”
“如果有被欺负,也应该是韬光养晦,并且让刘启看看,你在世的时候栗姬就这么欺负我们了,如果刘荣当了皇帝,我们这些妻妾之女都要没有活路了!”
听了伍爱华的话,刘启没有说话,周边所有人听着伍爱华对于王夫人谋划的推测,都不敢大声喘气。
伍爱华这时候继续说道:“事实上,如果不是王夫人足够受宠,刘彻也足够受宠,刘启应该大概率不会废掉刘荣立刘彻。”
“我们之前提及,西周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如果不出意外,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比如刘邦最终确立的继承人就是嫡长子刘盈,刘邦长子不是刘盈,但因为吕雉是妻子,所以刘盈是嫡长子。”
“刘恒捡了皇位之后,立刘启,刘启的母亲窦太后其实一开始也不是刘恒的妻子,但是因为当时刘氏诸侯和大臣们诛诸吕,所以刘恒的王后吕氏和吕氏的儿子们都被杀死,最终窦太后封后,刘启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
已经实际掌权吕雉
冷笑:好啊!很好!诛杀诸吕?刘氏欺人太甚!
已经矛盾无法掩盖的吕雉开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扶苏和刘荣都是庶子中的长子,但是因为他们的父皇没有嫡子,所以按照立法,他们都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一开始的时候,刘启应该是真的想过要传位给刘荣的,因为主少国疑,国赖长君,刘启过世的时候刘彻才十六岁,可以说但凡刘启少撑几年,刘彻继位时就是个儿童。”
“孤儿寡母这种设定,一般就是那么两三个发展方向,要么手下大臣和赵黑胖子,自己去坐了皇位,要么寡母太后摄政,要么摄政大臣权倾朝野。”
“古往今来,童年登基还能把掌权的太后权臣斗下去的小皇帝,也就那么几个,最出名的就是康熙,”伍爱华摇头:“幼主登基,实在是一种风险远大于收益的选择。”
“所以当时刘启废太子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这事说到底,还是栗姬和刘荣这对组合不太行。”
“如果刘荣行,那栗姬再怎么折腾,刘启肯定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汉朝太后权力比较大又如何?实在不行临死之前把栗姬一起带到地下去就是了。”
“如果栗姬行,参考吕雉,那刘启看在栗姬以后能够发展大汉的份上,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下定决心立才七岁的刘彻,才七岁的孩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正常的。”
“而且他们两人不仅能力不够,人缘还不太行,不仅人缘不行,脑子也不够清楚,拎不清。”
“比如说馆陶公主想让刘荣娶自己女儿,栗姬就是不答应,其实这有什么啊?古往今来,帝王哪有不妥协的?刘启不也是娶了薄太后家的女人,熬到薄太后死了才解放?”
“你要是真的不喜欢馆陶公主,就学王夫人和刘彻那样,先把这个同盟拉到自己这边,等刘启和窦太后死了,想废后废后,馆陶敢有异议就威胁杀她全家。”
“结果呢,馆陶天天去景帝那里说你俩坏话,窦太后也对你俩有意见。”
“而且薄皇后被废之后,王夫人让人进言立栗姬为后,栗姬居然一点阴谋都想不透,还得意洋洋沾沾自喜,果然惹怒刘启,让刘启下定决心废了太子,这可谓是智商碾压了。”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刘彻为了忍到窦太后死,之前就没敢掀桌子,对陈皇后的很多行为都忍一时之气秋后算账,后面直到三十岁左右才有第一个儿子,这一点他和他爹如出一辙。”
青年刘彻听到这话,终于放心了:“朕还是有儿子的!”
窦太后跟前,馆陶公主一脸不忿:“母后!刘彻这小子居然废后!”
窦太后神色淡然:“你哥哥不也干了一样的事情,还有你爹……他们老刘家就是这么刻薄寡恩的人,与其在这里和我抱怨,不如想想怎么尽快生下皇子,这才是保证后位的关键,老婆子我活不了多少年了。”
馆陶公主着急道:“可是之前天幕都说了,表姐弟之间可能因为血缘过近,没办法生孩子,生下孩子也可能是有病的孩子!”
窦太后闻言说道:“那你就和对你哥哥一样对你的侄子,他的姐妹能给他寻美人,到时候养在膝下,你难道不会吗?”
刘启尚在世时的时空,前不久还听王夫人说起要和馆陶公主定亲,但是天幕说起表亲之间成婚问题后,刘启就拒绝了这件婚事,只是和窦太后、馆陶保证,一定给外甥女找个好归宿。
刘启也不是没听到王夫人那些算计,但是天幕也早就透露了,以后刘彻可是汉武帝,能有武字封号,刘彻应该是干得很好才是,这样就更不必担忧继承人的问题了。
就是为了刘彻,王夫人这点算计,也不算什么了。
可怜栗姬还在和刘启吵嚷着王夫人陷害自己,被刘启冷冰冰地看了一眼,心下一阵惊慌。
伍爱华这时候终于发现自己说得太多了,连忙回到正题:“所以夫人这个位分,在西周的天子配偶中能排到前4名了。”
“在现代,婚礼想要有法律效力,有不同的规定,我国的规定是必须要进行婚姻登记,西周的规定则是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
“说起父母之命,我想到古代也有比较开明一点的父母,在定下婚事之前,会问孩子的意见,据说当时官家小姐们的回复都是一个模样。”伍爱华说着又开始跑题:“如果女孩子对对方满意,就会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自然应当遵守,如果女孩子对对方不满意,就说自己还想多多承孝父母膝下。”
“反正这话一说,大家都
懂。”
伍爱华这话说完,刚刚说父母之命自己自当遵守的李清照就听自己爹感慨:“女大不中留啊!”
“其中六礼这六个步骤也很复杂,”伍爱华八卦完古代小姐的反应后,才继续说道:“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一套礼节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都得到了沿用,作为我国婚姻的法定流程延续了下来,”伍爱华解释道:“其中有一些环节我们现在的风俗里依然有。”
“比如说纳采,是说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提亲,纳吉,就是告知祖先并且占卜问吉凶,”伍爱华举例道:“现代提亲程序虽然简化了,但是双方家长见面的时候,有些人家依然会提亲,而占卜这种事情,据我所知,广东福建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依然有这个传统。”
“纳征则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伍爱华说到这一点就想要叹气:“现代也有彩礼的风俗,一提起彩礼,我就知道评论区要腥风血雨了,总之这风俗属于支持的人觉得自己有道理,不支持的人也觉得自己有道理,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不犯法,就是离婚的时候别来折腾我们了。”
说起这件事情,伍爱华真的很多槽想吐,特别是这些年在学校的公益组织做法律援助,那真的是见得多了去了,可惜基本都是当事人的隐私,自己也不好说出来。
对此,伍爱华只能说一句:“在这里提醒一下,高彩礼在法院过往的判决中都是不受支持的,以及法官和律师的命也是命啊!”
【法院都不支持高彩礼,有些人动不动就彩礼十几万、三金十几万、婚礼十几万,谁结得起婚啊?】
【呵呵,别跳脚说什么高彩礼不受支持,人家不支持的是好几十万,几万块十来万很多都是支持的】
【彩礼这种存在就是在买卖女儿,根本就应该直接禁止】
【笑死,直接禁止有人更娶不到老婆了】
【我周边的人成婚,基本都是彩礼嫁妆对等,甚至老丈人丈母娘恨不得全都补贴小两口,那些需要支付高彩礼才能结婚的,自身素质肯定很差吧?除了钱之外都没啥优点,这种如果彩礼给了女方家里,就是在卖女儿啊!】
【彩礼就是封建陋习,看看人家外国人!】
【呵呵,什么都和外国人比,人家外国
人的工资还会从公司直接打到全职主妇的老婆账户呢】(注)
宋人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彩礼吵地这里厉害?这都是周礼就开始要求的啊?嫁妆液很多啊,以后也都是子孙的。”
“他们说的可能是穷人家那种,给了彩礼之后没有嫁妆,或者彩礼让家里伤筋动骨。”朋友提醒。
宋人这才明白过来,却又不解:“我平日看到穷人家能娶到媳妇,就已经高兴地不得了了?”
朋友看了看天幕:“按照天幕透露的消息,他们是一夫一妻制,没有妾室存在,而且也没有厚嫁的传统,和我们的情况很不一样。”
“看来这后世,也不是处处都好啊。”宋人感慨。
知道一提到彩礼,哪怕什么都不说,弹幕上也会吵起来,所以说完这些,伍爱华直接不看弹幕,继续说道:“西周也有禁止成婚的条款,一是同姓不婚,问名的时候也是为了防止双方可能同姓,别说一开始应该知道姓氏,古代也有收养过继等情况,这方面是很严格的。二是居父母丧不婚,不过西周的父母丧期可能并没有三年那么久,并没有严格按照礼记的要求来,根据历史考据,先秦时期一般都是三个月,西晋开始才确定为三年,最后在唐律中正式规定。”
“至于西周的离婚制度,就是我们之前提及过的七出三不去,我这里就不多加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直播回放。”
“说完婚姻继承法,我们回到物权法和债法~”伍爱华的声音开始变得雀跃,因为到这里,今天的直播已经进入尾声了。
“西周物权最重要的是不动产权,因为封建时期土地才是真正的资源。”
“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土地都来自于周王的分封和奖赏,但是在西周中期之后,土地已经可以开始买买交换,而买卖交换也就涉及到了契约。”
“我们说西周的债法,其根本是在西周的契约制度,《周礼》中甚至有关于‘质人’的规定,也就是西周市场上负责管理的官吏,要在他的见证之下订立书面契约。”
“契约中有一个特殊的契约,叫做‘傅别’,指的是借贷契约,可见西周时期的民事经济活动已经比较发达了。”
“说起买卖合同见证人,”伍爱华又开始扩展了:“我忘了说是哪个朝代,契约的见证
人都是小孩子就是双方订立契约的时候会请一个小孩子在场契约成立之后好好地打孩子一顿一定要打地孩子终生难忘的那种等以后上官府就会让因为被打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的小孩子来当证人。”
“当时我和同学看到的时候还在笑说这法子虽然不错但是就是有点废孩子。”
伍爱华这个小故事一普及立马弹幕就爆发了。
【孩子做错了什么?】
【能多年之后都记得自己挨了打那是打地多厉害啊!】
【这个对我这种记吃不记打的人一点用都没有】
胜利在望的伍爱华没有和大家多加废话直接说道:“西周民事也可以找司法机关诉讼但是需要双方到场并且交诉讼费值得一提的是西周的民事和刑事都要交诉讼费不像我们对于刑事案件都是公诉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在审理的时候西周格外注重‘五听’分别是辞听听言辞是否矛盾色听看脸色是否不对气听听呼吸是否有变化耳听看注意力是不是很集中目听看眼神是否坚定。”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知乎好家伙西周人居然就懂犯罪心理学了?”
【古代聪明人也很多啊】
【说明当时的罪犯还挺多的人家都总结出心理特征了】
“不过虽然西周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扩展了五听查案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还是很有局限性的如果罪犯非常擅长演戏那肯定没办法确定他说话的真假所以西周设定了一个制度在死刑判决之前司法官员要询问群臣、群吏、万民的意见这个制度被称为‘三刺’。”
“这种判决方法其实是由舆论和民意左右生死一直到唐代才废止事实上学界也一致认为三刺的废止减少了法律被民意裹挟的可能是正面的、进步的。”
“说起这个我就想到国外有一些罪犯因为长得好看收获了大量粉丝如果民意能够裹挟并且最终决定判决结果那多可怕啊!”
【长得好看的用处居然这么大?】
【以貌取人可要不得国外明星罪犯那个我知道真的是三观跟着五官跑】
【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记得当年德国军官被宣判有个长得格外帅的好像都没有判刑】
伍爱华看了眼弹幕正色说道:“长得好看也不能为所欲为大家应该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知道不?”
说完完成今天直播任务的伍爱华赶紧下线:“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朋友们我们下期还是同一时间请大家投票给我们啊!感谢大家!”
话说完
离开直播间之后伍爱华打通了导师的电话:“导师好像有人一直在监控、引导我直播的内容?这是不是学校干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提炼了以往看到的评论区的双方观点
感谢在2024-06-1823:20:35~2024-06-1918:35: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拣寒枝50瓶;风不失期、叶芷柔、雪儿707、大胸男妈妈yyds、wjdhdjdjdnjfjej、胖胖、kukuna、sara_伊莎贝拉拉、玥曦、清玖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