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书屋

6. 知晓谜底

少顷,婆婆韦氏和嫂子杨花姑回来了,她们俩手上挎的篮子都满满的。

大丫第一个跑了过来,欢喜得蹦蹦跳跳,“祖母,哪里挖来的鼠耳?好多啊!”

韦氏眉飞色舞起来,“我和你娘锄完草就偷偷去隔壁村的山头找鼠耳,没想到还真找到这么多。”

花姑也笑眯眯地说:“上个月去找还没有呢,一个月竟然长了这么些。”

老三大树也凑了过来,“葛家村才八户人家,占着那么好的山头,野菜总是吃不完,难怪好几个村子的妇人都喜欢去葛家山头挖野菜呢!”

玉娘过来瞅了瞅,这好像是鼠曲草,闻着清香吃着微甜。小时候爸妈也会挖这个煮熟搅碎做粑吃,后来也有人家把这个涮火锅。

总共两篮子,够吃好几顿的了。也不知道这个朝代会怎么做,难道也是水煮?

玉娘有些馋了,问道:“娘,拿鼠耳做粑吃么?”

韦氏摇头,“就煮着吃,哪里有粑吃哦,上个月拿米磨了几斤粉,你成亲时用来做枣粑招待客人了。玉娘,你要是想吃,过年再磨一斤粉,专门给你做枣粑吃。”

玉娘哪好意思,忙道:“娘,若真的要磨粉做枣粑,那咱家每人都要吃一个的。”

玉娘说完就接过婆婆和嫂子的两个篮子,要去河边洗。

大河见了,忙把还没做好的木簪往怀里一揣,然后跟着玉娘一起去河边洗,他担心水太凉,对玉娘身子不好。

大丫和石头也爱吃鼠耳,跟在二叔二婶后面小跑着。

韦氏瞧了瞧一旁的大山和花姑,对大山说:“你瞧大河多疼婆娘,你也要学着点。”

大山顶着一张微红的脸说:“娘说啥咧,我和花姑老夫老妻的。”

三弟大树却不禁笑道:“娘,你莫是忘了?当年大嫂做新妇时,大哥还不是整日腼着脸哄大嫂?二哥这是跟大哥学的,娘你说反了!”

韦氏这才想起几年前大山的作派,当时她这个当娘的心里还挺不是滋味。

不过也就热乎一年,后来这四年来倒没见大山对花姑有多热心过,就是普普通通的夫妻,所以她都忘了这茬子事。

韦氏想到自己昨日说彩礼的事,怕是伤了花姑的心,又嘱咐大山道:“对婆娘好总没错,花姑可是用性命给你生了俩娃咧。”

大山抓耳挠腮的,“娘,我晓得。”说完他就编藤椅去了。

倒是花姑有些不好意思了,她知道婆婆这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不过她也乐意听,欢欢喜喜地到厨房忙去了。

郑老爹一直在那儿修理藤条,韦氏过来往旁边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一坐。

“他爹,咱家老二成家了,是不是该操心老三的事了?”

郑老爹抬头,额头上愣是挤出十几层皱褶。

“啥……?你还真敢想!”

“咋不敢想?先看好姑娘家嘛,攒钱的事慢慢来。才办完一门亲事,咱家兜里只剩五文钱,确实布头都买不到一块,但咱先得让老三高兴高兴……咦?这地上都是啥?”

郑老爹也放下手里的藤条蹲过来瞧。

“好像是……谁写的字吧?”

这下韦氏更觉得稀奇了,“咱家谁会写字?今儿个家里来外人了?”

大山、大树、花姑皆闻声围了过来。

大山观察得更仔细些,“你们瞧,这一块写得好一点,那头写得全是乱七八糟的,不会是大丫和石头写的吧?”

花姑满脸惊喜,“咱俩娃会写字?啥时候的事啊!”

大树蹲下来将两个“郑”字圈了起来,“这俩字肯定不是大丫和石头写的,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手笔!你们瞧,这俩字工整得跟族谱上的字一样,我认得,这是‘郑’字,咱们的姓氏。”

大山也跟着点头,“我也认得,镇上有一户姓郑的人家,门匾上就有这个字。不对,‘鄭’好像比这个字要复杂。”

大山瞧着有点不对劲。大树也仔细瞅了过来,挠挠耳朵说:“好像还真不太一样,不过看着差不多。”

“刚才也没听玉娘和俩娃说家里来过客人,待他们洗鼠草回来问一问。”花姑转身往屋走,“娘,今日可有好吃的了,这里还有好些臭草根呢!”

韦氏应道:“这才刚入冬月,农活都干完了,接下来咱婆媳俩就满山找野菜挖臭草根,不愁没菜吃。”

在那里摆弄藤条的郑老爹、大山、大树都笑了。

估摸一刻钟后,玉娘和大河洗完鼠草回来,大丫和石头跑在前头。

离家还有好几丈远呢,韦氏就嚷道:“大丫,这地上的字谁写的,咱家来过客人?”

大丫跑过来说:“二婶不愿跟我和石头一起玩泥巴,就教我俩写字呢!我已经会写‘郑’字了,石头写了一堆都是错的。”

韦氏当即怔住。

郑老爹、大山、大树听后一一抬头,也都怔住了。

大河不可置信地看向身旁的玉娘,“大丫说的当真?”

玉娘懵了,她只不过写个“郑”字,又没写啥很难的字,这很稀么?“郑”是他们的姓氏,难道他们都不会写?

玉娘咬了咬唇,点头了。

来到家门口,一家人围住了玉娘,花姑也从灶屋里跑过来。

“二嫂,你写的这个是‘郑’字么,我和大哥瞧着像,又觉得不像,这到底是啥字?”大树问。

玉娘这才反应过来,繁体字与简体字差别可不小,繁体字她虽认得不少,但写起来肯定会犯迷糊,估计好多字都会写错。

不过繁体字“鄭”她还是会的,但她现在得装作不会。

玉娘还没来得及回答呢,大树又急着问:“二嫂,你进过学堂?”

玉娘瞅瞅围上来的一家子人,见大河也一脸好奇地盯着她。

她清了清嗓子说:“我一个女儿身哪里能进学堂读书,是……是我哥进学堂读了……三年书,他回家得了空会教我认一些字。这个‘郑’字可能写错了,我实在记不清笔画了,随便写着哄大丫和石头玩呢。”

玉娘本以为这样解释大家就不会关注这事了。

婆婆韦氏却说:“哟,你哥可真了不得,竟然还愿意教你一个姑娘家认字。这世上字多如麻,你记不清也正常,‘鄭’字能写个七七八八,让咱郑家老小不忘祖宗就行。”

这会子大河终于发话了,他带着几分崇拜的目光看着玉娘,“没想到……没想到玉娘还是个肚里有墨的人。我只会认‘大河、大山’这些简单的字,大树的‘树’字我都不认得,也从来没拿过笔写字,往后玉娘可得教教我。”

玉娘见大河那憨厚且渴望学习的样子还挺好玩,微笑应道:“好,不过我会的也不太多。”

大树又来刨根问到底,“二嫂,那你会不会算账,每次赶集交换物品时,我都感觉吃亏了。”

玉娘寻思了一下,说:“简单的账目会算一些。”

大树顿时眼里发光,“你和二哥成亲前要准备好些东西,我和大哥去镇上赶集换,还花钱买了些,你帮忙算算看有没有吃亏。”

大树说着就拿起树枝在地上圈圈画画。

“咱镇上的换价是:十二颗鸡蛋可以换一斤红糖,十五颗鸡蛋可以换一斤蜜饯,四十颗鸡蛋可以换一斤盐,三尺麻布可以换一尺棉布。我和大哥带了六十颗蛋和十尺麻布去赶集,只换来一斤红糖、两斤蜜饯和半斤盐,还有三尺三的棉布,二嫂你算算是不是吃亏了?”

好家伙,大树一口气说这么多。幸好玉娘记性好,数字都记清了。

玉娘也蹲下来拿树枝写写画画,对她来说也就一分钟的事。

“三弟,你和大哥换对了,没有吃亏。换红糖、蜜饯和半斤盐合起来要六十二颗鸡蛋,你只给六十颗,这上面你不但没吃亏,还少给人家两颗鸡蛋不是?十尺麻布换三尺三的棉布确实少了零点零三尺……哦不,少了一块零星布头,但前面你少给人家两颗鸡蛋,也就抵了。”

玉娘觉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账了,结果一大家子人都惊呆了,像看下凡的文曲星一般看着玉娘。

这么能干的姑娘怎么就嫁到他们这个山沟沟里来了?会认会写,还会算账!这比镇上的账房先生算得还快!

大河有些晕乎,感觉自己这个大老粗配不上玉娘的一根头发丝。

玉娘这才意识到,这里的女人大概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也不会算账,所以一大家子人才如此吃惊。

玉娘赶紧解释,“都是我……我哥教的。”

韦氏又来那一句,“你哥可真了不得!”

紧接着她还补上一句,“对了,这次成亲咋没见着你哥,他没来给你送亲?”

玉娘垂眸,她自然不想说出林主簿一家的遭遇,只是小声道:“我哥他……三年前就病故了,家里只剩我一人,才在……表姑寄养了三年多。”

玉娘知道,若说出林主簿一家被一桩大案牵连,冤的冤死,在狱中病的病死,郑家人怕是夜里都睡不着觉。

且不说郑家人会不会赶她走,或是怕惹祸上身,就是想到郑家沾惹到官司,郑家人也没法睡安稳觉。

玉娘不想郑家人过担心受怕的日子,打算将这事一直隐瞒下去,反正她又不是真正的玉娘。

表姑一家人怕惹祸上身,更是一个字都不敢往外传。

这下郑家人终于知晓谜底了,这么一位娇弱的美娘子愿意下嫁到郑家村,原来是她娘家已经没人了,她一位孤女无奈才寄养在贺家村表姑家,她也是个苦命人哪。

小说推荐:《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小说迷】《买活》《无限旅游团》《被首座抛弃之后》《长生家族:从开枝散叶开始》《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全本迷】《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

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在古代悠闲种田的日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表妹不欲攀高枝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寻找轮回的你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诱梦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落在荒年崽崽很闲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悍女麴凰驭龙婿姝宠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穿时空的女将军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穿越三国:姐妹同心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离人终成相思意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折红鸾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哇!女总裁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