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莫回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空中一个侧身翻,身体半旋转腾起,得此空隙,长剑挥舞,一招“一飞冲天”,又是“当当”两声双剑相击两次,待得高凤麟落地,与李倓已是换了身位置,这一攻一守,一急攻,一腾空都只在一呼吸间完成,直叫众人看的目瞪口呆,二人反应之灵敏,出招之快,叫人瞠目结舌。
见李倓出手不凡,高凤麟凝神应战,将一套三十六路“六阳剑法”呼呼使来,李倓见高凤麟愈战愈勇,剑法使得越来越快,而后忽快忽慢,除去第一招第二招,自己尚有还招余地,后来的七八招剑招高凤麟剑法之快,令人匪夷所思,自己只能疲于应对。其实高凤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出剑的速度有多快,一切皆因天罡宝典大成,体内龙虎交会,又为他洗筋伐髓,不管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较常人高出了一大截,反应能力更是出众。天罡宝典依道家所讲,讲究生生不息,体内真气一旦使出,便会源源不断,丹田之处似乎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力,此时高凤麟的内力,已经是震古烁今,这六阳剑法配合天罡宝典的内力使将出来,威力自是威不可挡。
但是李倓也不是泛泛之辈,初始见高凤麟剑招奇快,难以应对,待到十余招之后,已慢慢适应高凤麟的速度,再无先前那般难堪,他只觉高凤麟内力奇高,非已所及,剑招中夹杂着内力颇为难以应付,但凡是不可硬拼,总不能以己之短,攻彼所长。在高凤麟换招之际,瞧准时机,切入进去,使出了自己最为擅长的“归一剑法”,这“归一剑法”,传自于一位武学大家,剑法之精妙,即使与六阳剑法想比,也不遑多让。
归一剑法讲究万法归一,任凭你剑法再高超,剑招再快速,终究有招式穷尽之时,这就是招式使了出来,但是招式使完了,就要停手,或者是换招,所以剑招最终归于无剑招,这“归一剑法”与其说是自己剑法归一,倒不如说是等待对手剑法归一,彼不动而已动,便就占了一分先机。如此,李倓在高凤麟切换招时,寻出了破绽,使出这归一剑法,堪堪两招,竟就挽回了颓势,二人一时间竟斗了个旗鼓相当。
如此又斗了十余招,高凤麟见对方总是瞅准时机,出剑还招,颇为难缠,便就将剑招大乱了,出手忽快忽慢,直叫李倓寻不出破绽,加之高凤麟在后面的每一招剑招内都加了数种变招进去,每当李倓想要出剑,他总能变招为其他招式,李倓无奈,只能回手撤剑,另寻时机。越到后来,高凤麟体内真气激动,总是于剑招之中夹带着一股深厚的真气,李倓渐感不支。忽地,高凤麟一招“一鸣惊人”,挺剑直取李倓中门,速度其实不算很快,但是先前高凤麟已将李倓后招封死,李倓接不了后招,见长剑挺来,若不还招,恐怕便会被刺中胸膛,无暇细想,喝了一声,举剑迎上,胡乱砍了一剑。高凤麟此时方觉不妙,这一招怕是要伤了对方,这只是一场比武切磋,况且今日乃是喜庆之时,此时是万万不能伤人的,见李倓胡乱的一剑砍到自己长剑之长,猛的内力抽射而出,将内力注入长剑之上,长剑受内力崩催,只听的“当”的一声,高凤麟手中长剑竟然断成了两截,在场之人无不骇然。
正文第五回剥极则复五
高凤麟诧异道:
“想办法”
药王道:
“没错,你所修炼的功法乃道家之无上心法,这世上,只有你与你师傅二人修练,但是你师傅他一直还未修炼至顶层,所以要想彻底打通你奇经八脉,将功法融会贯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当初陈金发将高凤麟送往终南山,拜入袁成子门下,初时,袁成子并未亲自传授他武艺,只是嘱咐他门下大弟子丹青子莫正虚授他一些三清观粗浅的武学根基。丹青子见师傅久未收徒,只道是这小师弟身份特别,授教之时格外用心,不敢怠慢。既得名师指点,加上自己本就天资聪慧,短短一年时间,高凤麟进步神速。袁成子见这小徒弟实是不出世的奇才,就在高凤麟入门的第二年,亲自传授他武学。而高凤麟并没有让袁成子失望,短短三年之间,就将三清观所有武学融会贯通,十六七岁的年纪,其武学修为竟不弱于大师兄莫正虚。全权衡利弊之后,袁成子决定将三清观镇派绝学天罡宝典传授与高凤麟,袁成子未曾向高凤麟说明这天罡宝典的由来,也没有向他说明,这宝典乃是三清观镇派之宝,高凤麟只当是师傅传授自己众多武功中的其实一门,依言修习,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但这宝典却有个一处玄关始终未能冲破,这道玄关并非常年修行之下自然突破,而需要非常特定的条件下方能冲破最后玄关,达到水火相济,龙虎交会的境界。
袁成子修炼天罡宝典四十余载,始终不能冲破最后玄关,也算是他生平最大的遗憾。宝典名为天罡,自是为袁天罡所创,自从拜入药王孙思邈门下,袁天罡便就入了道门,他于道家周天功,内丹功有所悟,又修得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界,晚年之后,将自己毕生所学与其所通读道德经中所悟,融为一体,创出天罡宝典这本奇书,此书为三清观镇派之宝,非掌教不能修习。莫正虚虽入门早,但无仙缘,无缘得授此书,高凤麟反而受到袁成子的青睐,有缘修炼,这其中的造化,自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以药王在为高凤麟把脉之时,依脉象所推,他定是修炼了天罡宝典,尤为震惊。
高凤麟五年时间修宝典大成,袁成子算算日子,高凤麟到三清观正好十年时间,既然这最后玄关却不是那么好冲破的,那倒不如差高凤麟回到徐州,说不定这番下山,得获机缘,便能冲破这最后玄关,成就美事。岂料这才一年光阴,就收到徒弟重伤的消息,命不久矣,于是袁成子匆匆赶到药王谷,不仅仅是关心徒弟的性命,这其中更是有莫大的机缘,说不定趁此良机,高凤麟能冲破最后玄关,练成这天罡宝典。
天罡宝典源于道德经,道德经的思想是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当你武功达到极致的境界时,若再想突破,便就会物极必反,被其反噬,是以,当修习天罡宝典时,自身的武功正在往极致靠近,练到以后,便就遇到瓶颈,不会再有进步了,这瓶颈就是宝典中所载的玄关。那是不是就是说这武功就无法再突破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道德经有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与祸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武功突破自身的极限,那是福,但是这个福却不是轻易得来,必须由祸而来。何解
当初袁天罡创宝典之时,便就依照着经中所载,物极必反,若要强练,必会走火入魔,全身爆裂而死,心中需要有“清静无为”,方能修习,但是练到极端之时,便就到了尽头,但这并非真正的尽头,相反,道家思想,是要无为无不为,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境界。要想突破这重玄关,达到无为之境界,就必须由祸转化而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想冲破这重玄关,就必须从“死”中“活”过来。
袁成子就是于这生死二字,未能参透其中奥妙,故而冲不破那玄关,这次高凤麟重伤不治,或许正是印证了这生死二字中的玄妙。
这一日晚间,高凤麟从木桶中出来,晚上用过晚膳之后,便就回房休息。不过片刻,袁成子来到高凤麟房内,高凤麟恭请师傅入房内,袁成子对高凤麟说:
“麟儿,我有一事,要说与你听。”
“师傅教诲,弟子聆听。”
袁成子含笑点头,说道:
“麟儿,你可知道我最后传授你的,是何种武功啊”
“师傅传我的是天罡宝典。”
“那你可知这宝典是什么武学呢”
“弟子不知。”
“这天罡宝典是你袁天罡祖师爷传下来的,为三清观震观之宝,非掌教不能修行。”
“啊”高凤麟吃了一惊。
于是袁成子就将天罡宝典其中的来龙去脉与高凤麟说的清清楚楚,之所以传他这门神功,是要他肩负起传三清观武学的重任。
“只是弟子如今内力尽失,如何能担此重任。”
“关于天罡宝典,当年你天罡祖师曾留下几句揭语,为师参详至今,直到这次你来药王谷求医,方才知晓正是印证了这句揭语,”袁成子顿了顿,“那揭语是这样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先生而后死,后死而再生。若要大道成,需往终南寻。”
“这揭语是什么意思”高凤麟问。
“这揭语与修炼天罡宝典,冲破最后玄关有密切的关系,只可惜为师资质愚鲁,四十多年来都不曾想通这其中的奥妙,直到前几日得知你来药王谷求医,我便想到了,这揭语中的终南或许不是指三清观,而是指药王谷。”
“药王谷师傅,您的意思是说,咱们练这宝典上的武功,还得需要药王谷相助,才能练的成吗”
“那刚赶到这里时,你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我为你把脉发现,虽然你脉搏微弱,人也是昏迷不醒,但是却发现你丹田之处,有一股气蓄在其中,我本打算将其引导出来,却发现散出去的真气全都给你丹田中那股蓄气所吸引过去,便就犹如滴水入海,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几日药王为你诊断时,发现丹田之气,越蓄越大,只是你经脉被封,无法自行将其释放出来。”
高凤麟又问道:
“这股气如果不将它引出来,我会被其反噬吗”
袁成子道:
“我与药王商议几日,都认为这丹田内之气,再过几日便会容满,到时候如若不将其散泄而出,恐怕会再次伤及自身。明日待药王为你活络十二经脉之后,我二人再合力助你。”
二人商议到三更时分,这其中是福是祸,实属难料,倘若任由这股真气膨胀不管,到时候高凤麟仍还是有性命之危,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别无他法。
正文第七回不辞而别一
第七回不辞而别
李倓也不明所以,自己胡乱砍的一招,怎地就将对方的剑砍断了,还道是棠溪剑锋利,自己占了宝剑的便宜呢。高凤麟将断了的长剑随手扔到了地上,停手罢斗,说道:
“建宁王武功着实了得,在下佩服,佩服的紧啊。”
说完抱拳躬身行了一礼。
李倓认为是占了兵器的便宜,自己于武功之上,并没有赢的一招半式,他本是为人正直,心胸宽阔之人,经此一役,自己对高凤麟的武功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见对方折了兵刃,看似是自己胜了,实则却是自己输了,却听对方这么一说,心中却有点不大高兴,说道:
“高兄弟的武功才是高,这把棠溪宝剑乃是皇上所赐,削铁如泥,适才若不是我占了兵刃的优势,只怕早就输给凤麟兄弟了。”
随后哈哈哈大笑起来:“今日真是痛快,想不到凤麟兄弟剑法如此之精妙,今日真是大开了眼界,这一阵是我输了,来来来,我们里面吃酒。”
说着将棠溪剑还了鞘,挽着高凤麟的手往厅中走去。
旁观众人更是一饱眼福,目睹了如此精彩绝伦的一场斗剑,见双方罢斗,都鼓掌叫好,李俶上前一步,将高凤麟迎了进去,众人又各自回了席位。李倓举起着重酒杯,想高凤麟敬道:
“今日得见凤麟兄弟精妙剑法,足慰平生,不知这剑法有个什么名堂”
高凤麟同样举起酒杯,客人道:
“这套剑法名为六阳剑法,乃是三清观绝学,承蒙师尊错爱,得以传授,今日献丑了。”
李倓道:
“如此精妙剑法怎地能说是献丑,凤麟兄弟真的说笑了,这可另我大开眼界了,来,我敬你一杯。”
说完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高凤麟也将酒水一口饮完。见对方干了水酒,李倓大笑:“痛快痛快”
高凤麟刚刚斗剑之时观李倓招式手法,似曾眼熟,一时见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斗胆问道:
“在下有一疑问,还请建宁王赐教。”
李倓瞧他似有疑惑,问道:
“凤麟兄弟有何问题啊”
高凤麟道:
“适才比剑时,我瞧王爷剑招手法颇为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传自于哪位武学大家”
听此一问,李倓不禁一愣,憨笑起来,说道:
“这事嘛,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高凤麟与平青云两人还道他是有意隐藏师承来历,不肯透露,却听一旁的李俶笑道:
“凤麟小弟,其实我倓弟师承何处,你恐怕已经猜到一二了吧。”
高凤麟是瞧他剑招手法十分眼熟,确实是想不起哪里见过,听李俶这么一说,却有了那么两分着落,兀自猜测道:
“王爷如此好武,想必拜的定是名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