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专家们纷纷沉默,谈牙示意让自己的弟子把文献发给专家们,专家们拿到手上的文献静静的思考,再反复的比对之前的研究,他们发现果然如谈牙所言!
他们心里并没有什么被谈牙打击到,他们甚至心里生出了更火热的期盼,有的专家摸着文献眼睛发出狼光。
谈牙继续说:“根据文献发现这里的墓主人是大昭中兴之主,昭烈帝和宣和帝的肱骨之臣,内阁首辅柳应渠。”
谈牙说到这个柳应渠这个名字的停顿了一秒,可惜专家们专注在文献上没有发现。
他们研究柳应渠的文献,随着有人在一处地方又发现了大昭另外的墓地,在一座山上是合墓,还是帝墓。
只是大昭的墓地也修得好,他们只能窥探到外围的风景和文献,但也足以让世人震惊。
“造纸术,筒车,精盐改造,修路,改革……”专家看着这些文献面容严肃,这些已经超出他们的预想。
这只是出自柳应渠的墓志铭,还有他的陪葬品。
大昭人的墓地进不去,在外围留下了金银珠宝,内围充满水银还有机关,他们也不敢冒险,只能望墓兴叹。
“谈教授,帝墓的主人通过文献找出来了?!”研究员立马拿出文献进来,面色涨红。
“是谁?!”
诸位专家有些躁动,这对他们很重要,空气中都变得焦灼起来。
研究员深吸一口气:“帝墓中安葬的是大昭的第五位皇帝——昭烈帝。”
“…………”
昭烈帝,大昭的中兴之主!
这是对研究大昭最好的材料,中兴之主的昭烈帝,柳应渠,从他们两个人身上能掀开大昭多半的秘密。
全国各地的专家彻底被惊动了,他们纷纷奔赴研究院。
有一位博主打开直播,他长得有点小帅,有二十万的粉丝,他摸摸头:“最近历史研究院那边好多教授。”
全都是那种老头,他们这种老头越老越值钱。
【是大昭的问题吧,我看见官方发的消息,我只想知道我们高考考历史会不会多加一个考点,高三生真的很苦逼。】
【我觉得大昭挺玄乎的,我怀疑那个什么首辅是穿越的,不然他怎么懂这么多,这不是妖怪吗?】
【妖怪能这样,三元及第知道不,多看点历史你就知道有多牛逼了】
【昭烈帝这么信任这个首辅,我怀疑他们关系不一般】
江越卡念着这条差点喷出一口水来,受他爷爷的影响,他对柳应渠和昭烈帝挺尊重的,猛然看见这句差点失态。
粉丝们聊了一会儿又拐到了博主的身份上:【江哥能在这边有房子,求抱大腿】
【江哥求养+1】
……
研究院的人研究到了关键时刻,一个惊人的突破出现了,他们发现另一个墓地,这个墓地是属于一位底层工部官员的。
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竹简记录下来,还有几大摞的书,他的子子辈辈对他很尊重,一直有抄写他所写的书,记录得很完整。
他们见到了一个传奇。
一个人从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到了皇帝面前,他改革税法,改革农田,奔赴救灾……所有的一切有了具体的例子,有了具体的模样,就像这个人在他们面前栩栩如生,十分生动。
正月
陛下打算放半个月的假,大臣们不同意,只能草草结束。
三月初三
听说宁阳郡的解元不是谭尚书的儿子,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夺走了谭恒的解元。
……
二月初五
好吧,这个人叫柳应渠,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他是会试的会元。我在街上遇见他了,笑起来很好看,看上去温润如玉。
……
八月初三
下暴雨了,柳大人带我们去抗灾,他很有担当,自己跳进了河里搬石头,他说的修堤坝也起作用了,我怀疑柳大人可能真是天上的文曲星,能未雨绸缪,占卜天命。
这些记录说起来是官员一个人的生活倒不如说是柳应渠的观察日记,教授们从日记的风格和措辞中逐渐认识到这位工部官员已经变成柳应渠的死忠粉了。
能为他哐哐撞大墙的那种死忠粉。
但是他的记录中也写到了其他的官员,整个大昭的官场,有狡诈小人,也有忠臣良将。
沈忧,王和明,杨长修三位阁老呕心沥血,顾焕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