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张学良简介及生活年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生活年表:
1901年诞生1岁
6月3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张学良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因其父张作霖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小名——双喜
也因其生日与其父张作霖的遇难日是农历的同一天(即1928年的6月4日,也是农历四月十七日),故张学良从不在这一天过生日。
1907年7岁
从师名儒崔名耀(崔骏声),读四书五经。胞弟学铭出生。
1908年2月,与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1911年11岁
4月,生母赵氏病故,年底随庶母卢夫人进奉天(今沈阳)。
1913年11月,师从金梁(金息侯)学习。
1915年15岁
步入社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6年16岁
奉父命和长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生有一女三男。
春,经周大文介绍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常有阎宝航陪同参加活动。拜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为师学习英文,结识了普莱德等一批外国朋友。
1919年19岁
3月,张学良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20岁
6月2日,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2月17日,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
1921年21岁
由本庄繁陪同,与张作相赴日参观秋操。归国后,建议其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2年22岁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6月中旬,在山海关一线组织败兵迎击直军主力,阻止了直军进攻。6月17日奉直签约议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7月薪4日,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9月兼任东三省航空处督办。
1924年24岁
4月8日,任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5月初又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入关,张任津榆驻军司令。
1925年25岁
4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5月,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
8月,任东北航空学校监督和东北航空处飞鹏队队长。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被郭拒绝,但郭松龄写信向张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害。
1926年26岁
3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2月,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张学良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1927年27岁
3月,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
28岁
4月,劝其父息兵罢战,撤军关外。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6月3日,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gm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29岁
1月9日,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
1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
2月,任gm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30岁
3月,任gm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
4月,爆发了蒋、冯、阎、李新军阀中原大战。
7月2日,张学良去葫芦岛主挂筑港开工典礼。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
9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0月9日,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gmd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gm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31岁
3月26日,任gmd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4月18日,由沈阳移至北平顺承王府办公。19日正式成立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节制冀、晋、察、绥、辽、吉、黑、热八省军务。
5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成员。28日,因患重伤寒住进北平协和医院调养。
7月23日,通电讨石,调东北军主力入关。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
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11月16日,gm政府改任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张学良电告南京gm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急。
1932年32岁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张学良武装抗日,张学良有口难言,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gm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33岁
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3日,山海关失守。
1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一集团军司令。
2月,任华北集团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率军进行长城抗战。
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3月1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何应钦称:“汉兄离平时,代委员长职务准交敬之兄接代,以免职务中断也。”张遵电正式将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交给何应钦。是日,偕夫人于凤至及赵一荻、端纳等从北平清河机场离平,当天下午抵达上海。出国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