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世情》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郑庄公和周平王为了相互消除疑虑,不久就把各自的儿子,作为人质进行交换。郑庄公先让世子忽,作为人质来到了周王朝,拜见周平王,对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接着周太子狐,也作为人质被送到了郑国。当时的许多人,对周国和郑交换人质事,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都认为周平王是国家元首,郑庄公不过是一个属国省长,他们那样相互交换儿子作为人质,有失周王朝的体面,那种上下级的君臣隶属关系,从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颠覆。
周国和郑国相互交换人质以后,郑庄公就放心地留在周王朝,辅佐周平王处理王朝政务,他们相处得很好,配合得相当默契,很长时间都平安无事。
周平王在他在位后的第五十一年,生病后多方医治无效死亡。周平王是周王朝重要的国王,在他的一生中饱经忧患,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变得十分残破。
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即位,今河南南阳北,成为平王。为避犬戎的入侵锋芒,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他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春秋时期。
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与周公黑肩共同辅佐朝政。郑国的世子忽返回到了郑国,交换周王朝的太子,太子狐被迎接回洛邑,准备继承王位。
太子狐回到洛阳后,对父亲的死亡非常悲痛,他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没有在身边侍候,感到万分自责和痛心,他回到周王朝后不久,由于过度哀痛伤心而死亡。
他的儿子林继承了王位,成为周桓王。周王朝的国王死亡,各地的省级诸侯得知消息后,都纷纷前来奔丧吊唁,拜见了新即位的周天子。虢公忌父最先到达都城洛邑,在他的带领下,为死去的国王举行国葬,规格最高,盛大而隆重,受到了举国称赞。
太子狐回到周王朝不久后就死亡的事,引起他的儿子周桓王的不满,他认为父亲作为人质,从郑国后返回就死亡了,完全是郑国虐待他的结果。周桓王知道郑庄公,长期在朝廷里把持政权,不能不让他产生疑虑,威胁着朝廷安全,对此他感到很恐惧。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桓王在私下里,对周公黑肩商议说:“郑庄公过去胆大包天,竟敢与周国平起平坐,交换人质。他让太子到郑国作为人员交换,现在他一定会小看我,不把我放在眼里。那样我们上下级君臣之间,恐怕不会安宁,他一定会对我产生非分之想,对我不利。我看见虢公处事非常恭敬,我想让他执掌朝廷大权,我看怎样?”
周公黑肩回答说:“郑庄公为人严酷苛刻,对人少恩惠,不是一个忠顺的大臣。但是我们周王朝,东迁洛邑的时候,晋国和郑国都立过汗马功劳。现在正处于政权交替时期,改变元年的时候,出其不意,突然剥夺了郑庄公的政权,让他人接替,郑庄公必然愤怒,他就会狗急跳墙,飞扬跋扈,发动叛乱,不可不防。”
周桓王听了周公黑肩的回答,很不满意,对他摆了摆手说:“你说得诚然也对,但是我却不能坐以待毙,继续乖乖地接受他的的牵制,我要先发制人,我的决心下定了。”周公黑肩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就离开了朝廷。
第二天,周桓王召集朝廷文武大臣,来到大殿上举行朝会。在朝会上,周桓王对郑庄公说:“你是先王时期的老大臣,德高望重,资格最老,我不敢让你受到委屈,他这班大臣在一起上朝办公。你可以返回故国去,好好休养吧!”
郑庄公听到周桓王让他退休的消息,出乎意料,犹如五雷轰顶,非常惊慌,跪拜在地上,连忙回答说:“我其实很早以前就应当辞去职务,返回故国了,我今天就立即辞职回国。”
郑庄公对周桓王,毫无道理地剥夺他政权的事,心里非常怨恨,他收拾好行装,带领着随从人员,愤愤不平地走出周国朝廷。气愤地身边的随从人员说:“周桓王这个无知的小儿,忘恩负义,真不是东西!成不了什么大器,根本不值得辅佐!”当天就快马加鞭,驾车返回郑国。
郑世子忽得知父亲郑庄公,离开朝廷返回郑国的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即率领所有官员,来到郊外迎接郑庄公,询问回国的原因。郑庄公就把周桓王不信任他,剥夺政权的事,详细地向儿子叙述了一遍,在场的人对此事都感到周桓王欺人太盛,他对此一直愤愤不平,耿耿于怀。
郑国大夫高渠弥当时在场,他对郑庄公说:“我们郑国的君主,先后有两代人辅佐周王朝,功劳很大。太子作为人质,在郑国居住的时候,我们对他非常优待,一点也没有缺少礼仪。今天周桓王恩将仇报,剥夺了你的政权,而重用虢公,真是不仁不义!我们为何不兴师动众,率领大军攻破周王都城,废除了现在的国王,而另立贤良的国王。天下的诸侯,有谁不敬畏郑国呢?那样我们独霸一方的大业,就完全可以成就了!”
颍考叔听了,心里非常着忙,立即劝阻说:“不可!不可!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好比母子关系。君主不忍心仇恨自己的母亲,又何忍心仇恨自己的君王呢?现在只要韬光养晦,隐忍一年多的时间,再到周王朝去拜见周桓王,周桓王必然会憣然悔悟,重新重用。君主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伤了祖先死节的大义。”
大夫祭足,字仲,又称祭仲,中国春秋时代的郑国大夫,政治家、谋略家。他足智多谋,很有才能,他对郑庄公说:“在我看来,两位大臣的建议。都各有道理,我们应当兼而用之。我愿意率领一支军队,直接抵达周国边境,找借口说,郑国发生的灾祸,很不平安,为了逃避战乱,才把军队驻扎在温、洛两河流域之间,度过难关。如果周桓王派遣使者责备我们,要求我们撤退,我就有借口了。如果他不说什么,没有什么反映,你再到洛阳去拜见周桓王,那样为时也不晚。”
郑庄公听从了祭足的建议,让祭足率领一支人马,去见机行事,执行任务。祭足率领的郑国军队,到到温、洛的边境上,对当地的民众说:“今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灾祸,粮食欠收,没有食物,无法生存,向温国的大夫借粟米千担,以度饥荒。”
温源出于己姓。周朝初年,颛顼有个后代被封在温,后来温国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温氏,就是中国温姓的最早来源。春秋时期,温国附属于晋国,是晋国权臣谷至的封邑。晋厉公对谷至专权很不满,就找个机会灭掉了谷氏。谷至的子孙有逃到国外的,后来也以温为姓氏。
温国是东周王畿之内的小国。始祖为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温国都邑为温邑,国君称温子,或以国君苏氏而称苏子。温国国君苏子为周朝大夫。
温国的大夫听说祭足要求借粮,并没有买他的帐,就找借口说,他没有接到周桓王的命令,不能借粮给他。祭足对他态度很不耐烦,就蛮横的对他说:“眼下你们这里大麦小麦正好成熟,完全可以充作作粮食。我不给我,我就不能自己获取吗,何必还要多此一举,救助于你呢?”
祭足真是说到做到,立即行动,安排士兵们,各自准备好镰刀,分头到田间地头去,把成熟的麦子,全部收割回来,兴师动众,满载而归。祭足亲自带领着精兵强将,前往田间地头去接应,保护收获的粮食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小说推荐:《忍者记事》《捡垃圾》《维持女配的尊严》《临安不夜侯》《我真没想穿越啊》《人渣反派自救系统》【燃文小说网】《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诡秘之主》《三塔游戏》
蒋益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