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世情》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地处今陕西西安西南的周王朝都城镐京,经犬戎部落侵略和占领,遭到严重破坏,变得千疮百孔残破不堪。整个繁华富庶的镐京,到处是残垣断壁,房屋破败,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令人掉泪。
太子宜臼被周幽王,流放今河南南阳北申国,在申侯的领导下,联合各路诸侯收复了镐京,太子受到申、许、鲁等诸侯的拥戴,在今继承王位,戴上王冠,成为周平王。
太子的继位,历经曲折,险象环生,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周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太子被流放到申国,被凉在一边。
太子幼小的时候,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周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丧心病狂地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
太子宜臼便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为了惩罚周幽王,讨回公道,联合犬戎部落攻破镐京,犬戎部落杀死了周幽王以后,被诸侯联军打败,最后败走,离开了镐京。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公元前770年即位。
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十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
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
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太子继承王位后的第二天,各路诸侯都会合在一起,一齐到王宫拜见太子,向他谢恩,周平王又提升卫侯为司徒,担任王朝武装部队总司令,郑伯友的儿子掘突为卿士,留在朝廷里与太宰咺一直辅政。
只有申、晋两国的君主,因为他们的国土与野蛮的戎狄部落接壤,必须加强防卫,就拜辞了周平王,返回了故国。申侯看见郑国的贵族公子掘突,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威武雄壮,非常喜爱,就请人从中作媒牵线搭桥,把他的女儿嫁给掘突当妻子,就是后来有名的武姜。
犬戎部落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与牛羊为伍,申侯为了讨伐周幽王,联合犬戎部落进攻镐京,镐京的富庶和繁华,让犬戎部落大开眼界,犬戎部落军队进入镐京,无恶不作,大肆抢劫,掠夺了大量的财物。
犬戎部落攻占镐京以后,他们对中国有了清楚的了解,对山川地理,交通道路,了如指掌。犬戎部落占领镐京,看见富得流油的周王朝都城,就想盘踞在那里,占为已有。
申侯为了驱逐鸠占鹊巢的犬戎部落,联合各路诸侯联军,把犬戎部落驱逐出城,在战争的过程中,虽然犬戎部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并没重伤到犬戎部落的有生力量,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元气。他们认为在惩罚周幽王的战争中,出力最大,却收获不多,心里对申侯和周王朝非常怨恨,一直处心积虑,寻找时机报复。
犬戎部落败退到草原后,大量饲养战马,召集和训练骑兵,不断扩充军队,积极准备,发动战争。那天秋天,秋高气爽,战马肥壮,粮草充足,浩浩荡荡的犬戎骑兵,对周王朝发动了侵略战争,成千上万的军队,像无边的乌云,铺天盖地而来,焚烧民房,屠杀百姓,抢掠财物,很快就侵占了周国边境,岐山、丰镐等地。很快就占据了周王朝的半壁江山,庞大的军队不断向前推进,对镐京形成合围之势。
不可一世的草原骑兵,风卷残云,步步进逼,骁勇善战的铁骑,从四面八方,不断向周王朝都城镐京逼近,无情的战火在中原大地上熊熊燃烧,连绵数月,难以停息。
野蛮的犬戎部落军队,正在向周王朝的都城镐京逼近。周平王的心里非常纠结,看见在上次战火中,遭到浩劫的宫殿,十间中就被烧毁了五六间,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乌黑的炭灰,光景凄凉,令人不禁黯然神伤。
周平王带领着雄壮的武士和恭敬的太监,在王宫中四处查看,看见国库里一片空虚,毫无保留。他知道财力空虚,再也无力重新修复宫殿,再现王朝的繁荣。这时他的心里也担心着,丧心病狂的犬戎部落,正在步步进逼,很快就会重新占领镐京,形势非常危急,他不禁萌发了迁都洛邑的念头。
有一天,周平王像往常一样,召集朝廷中的文武大臣,举行每天一次的朝会,处理完当天的紧急朝政后,他对大臣们说:“周朝过去的成王,在定都镐京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营建洛邑,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大臣都是一些绝顶聪明的人,听了周平王的话,都齐声回答说:“洛邑居于天下的正中位置,中国四面八方的朝贡,运送到那里最为合适,所以周成王命令召公勘察设计,周公开始营建,被称为东都,王宫的规格和管理的制度,都镐京完全相同。每逢盛大节日,天子都要亲自到东都视察,接见各路诸侯,这也是对于民众有利的政务。”
周平王看见文武大臣,很能领会领导的意图,心里暗自高兴,就故意地询问他们说:“现在强悍的犬戎部落军队,正在不断地逼近镐京,后果难以预料,情况非常危急,我想迁都洛邑,你们看行吗?”
国务总理太宰咺听了,走上前去,对周平王说:“由于上次战火,今天宫殿大半都被焚毁了,破旧不堪,营建和修复起来都很不容易,那样就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遭到百姓的怨恨。况且现在西戎部落利用周朝动乱的可乘之机,认剽悍的草原骑兵,发起强大的攻势,我们兵少将弱,如何抵挡?就上前局势而言,迁都到洛邑,实在最好的选择。”
站在大殿里的两列文武大臣,都紧皱眉头,担心犬戎攻打过来,危及自身的性命,不约而同地齐声说:“太宰说得很对,应该迁都洛邑。”
只有站在队列里的司徒卫武公,低头长叹,表现不满的意思,周平王感到很惊奇,望着他,问道:“老司徒为何不说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武公走向前去,拱手对周平王说:“大王,我现在年过九十了,多蒙君王的厚爱,不嫌弃我年老,授予我位列六卿的高位。如果我知而不言,就是对君王的不忠。如果说出话来,违抗众人的意思,是对朋友们的不友善。我们应该以朝廷大局为重,因此我宁可得罪于朋友们,也不敢得罪于君王。镐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左边的瑴函防卫,右有陇蜀屏障,拥有山川之利,据有江河之险,肥沃的田地绵延千里,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最好地域。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地势平旷,但是缺乏山川护卫,四面受敌,处境危险。因此先王虽然同时营建两个都城,却定都西京,以控制天下的险要,保留东都以作为视察之地。大王如果遗弃了镐京而迁都洛,恐怕周朝王室从此就会开始衰弱下去,一蹶不振了!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蒋益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