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用斗大的隶书书写着:“武功县侯陈”五个大字。
大燾迎风招展,向路旁围观的长安城百姓黎庶昭示着拥有陈应尊贵的身份。大唐初立,勋贵显爵多如牛毛,长安为大唐帝都,老百姓见识颇广,一个六等开国县侯对于百姓来说,那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可是对于长安王公多如狗,伯侯遍地走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但是,陈应的这个武功侯可是全凭战功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那些世袭贵族不同,这代表着陈应的武勋。
周围百姓议纷纷:“这就是那个连败突厥四阵的陈武功”
“不错”
“就是他”
“唉,那他身边的俏娘子是谁是他的夫人”
“屁,许寡妇都不认识了”
第八十四章废太子改立秦王
开明坊唐朝时期的开明坊大约相当于后世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附近,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可是平民区,也可以说是贱民区,在这里居住的人非穷则苦,不治环境差,而且还有大片的野生竹林。
走进开明坊,陈应的眉头不自觉的就皱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粪臭味,不时的看见路面上出现动物的粪便和垃圾,现在已经是三月,如果天气再热点,这里恐怕已经臭得没有办法进人。
陈应还想跟着许二娘往里走,武功侯府的仪仗们就不干了。他们不是跟着陈应吃饭的,而是临时雇来的,也就是俗称的临时工。这些人为了体面,都置办了新衣服新鞋,若是踩上一堆烂狗屎,在没有洗衣粉的时代,想洗掉衣服上的臭味都不容易,一旦满身臭味无法除去,他们再想接活就难了。
看着老周被众仪仗拉扯着,陈应也感觉气愤。陈应发现自己用一帮临时工充当武功侯的仪仗是一个绝对的错误。
狠狠瞪了一眼老周,陈应不悦道:“跟他们结帐让他们都滚蛋。”
老周讪讪的愣在原地,陈应则红着脸朝许二娘抱着歉意的微笑。
这真是装逼不成反被操。
好在许二娘并没有在意陈应的尴尬,径直朝着一竹舍前去。
陈应吃惊的望着这一间简陋的竹舍,不可思议的问道:“许敬宗住在这里”
许二娘点点头道:“奴家其实也没有宅子,让族兄住在店里,族兄不愿意”
“真是何苦来哉”
陈应打量着这间四面漏风的竹舍,恐怕一个突厥牧民的破帐篷也比这间竹舍防寒保暖效果好些,幸存现在已经是三月了,不过晚上的倒春寒也让人难受。
陈应竹舍十数步,就闻到一股让人欲呕吐的酸臭味。推开门发现许敬宗蓬头污面的躺在木板床上,呼呼酣睡。
陈应摇摇头叹了口气,让老周租个车把许敬宗弄回陈府。
然而让陈应失望的是,在开明坊这个穷地方连辆马车都租不到,有钱也没地方使,无奈之下,老周只要租了一辆鹿车,所谓的鹿车,其实也就是独轮车,车面窄小,仅容一鹿,当然可是载人的话,勉强也足够。
堂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大唐丞相许敬宗就像被拉着一只死猪一样,从开明坊拉到了延福坊簸箕巷武功侯府。
看着陈应将蓬头污面异常狼狈的许敬宗拉回来,还没有来得及给许敬宗沐浴更衣,司阍便向陈应禀告道:“太子殿下有请”
陈应赶紧让老周套上陈应的马车,朝着东宫行去。
来到东宫的时候,陈应终于发现了不对劲,这里面不仅有太子李建成一人,而且还有李建成的核心心腹有咨议参军王珪,如果把东宫比一个小朝廷,咨议参军就相当于丞相,同时王珪也是东宫属官第一人。
其次是李瑗,李瑗是李建成的堂兄,李渊的堂侄,也是刑部侍郎,李瑗身上虽然没有东宫属臣官职,不过他与李建成的关系特别好。李建成图谋杀死李世民时曾找他帮过忙。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召他入京师,他以为事情败露了,于是和同事兼亲家王君廓商量造反,被王君廓勒死传首京师。
第三个则是韦挺,韦挺同样与李建成私交甚密,此时他官居东宫左卫骠骑,相当于东宫小朝廷的兵部尚书。
第四个则是冯立,东宫翊卫车骑将军。
第五个居然还是陈应的熟人,魏征。按照原来的历史,魏征入幕东宫是武德四年,为太子洗马。然而因为陈应的出现,魏征身为李密特使,入长安为李密商议投降事宜。
魏征最出彩的是,甘露殿上将大唐满朝文武辩论得哑口无言。魏征向李渊开口说:“魏公帐下记室魏征拜见唐国国主”萧瑀萧时文开腔道“使臣无礼,小国之君,大国之臣,此是春秋之制,大唐乃是当世大国,贵上李密,不过割据地方一诸侯耳;纵使李密亲来,拜见陛下,也要行君臣大礼,何况尔乃小国之臣,兀自托大,是何缘故”
魏征当即引章据典,从春秋说到北魏,声称李渊和李密同出西魏八柱国之一,理应平礼,就连李渊也无可奈何。当然,这个辩论并没有改变什么,不过魏征犀利的口才,却赢得了李建成的喜爱。
此时东宫还有左卫率杨文干,看到这个坑货,陈应瞬间就想替李建成杀了他,然而陈应却看到李建成一脸愁云惨淡。
“门下拜见太子殿下。”
陈应看着众人面面相蹙,一脸疑惑的问道:“不知殿下相召有何要事”
韦挺对陈应非常不满,在坐的东宫臣重,非富既贵,哪怕是新入东宫的洗马魏征,也是山东贵族出身。只有陈应出身低微,让韦挺非常恼火。
韦挺不耐烦的道:“秦王长子出生,陛下赐名承乾”
看着陈应并没有感觉奇怪,韦挺还以为陈应不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事实上陈应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李承乾在后世可是大大有名,因为李承乾与李泰相争,最后便宜了小晋王李治。如果李世民的长子不是李承乾,陈应才会感觉奇怪。
咨议参军王珪道:“承继皇业,总领乾坤,陛下之心昭然若揭。”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尚书右仆射刘公文静,欲联合朝中光禄卿、邢国公李密、兵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秘书监、驸马都尉封伦等众臣联名上书陛下,废太子,改立秦王。”
听到这话,陈应哈哈大笑道:“刘文静是老糊涂了,内外都不分了他不联合众臣拥有秦王,秦王是否能为太子尚未可知,不过他这么一来,倒可以帮太子殿下一个大忙”
“竖子不足为谋,简直一派胡言”韦挺当既反驳道:“陛下不满殿下由来以久,现正缺一个契机,若是刘文静上书,正中陛下下怀,你”
陈应理也没有理韦挺,直接蛮横的打断韦挺道:“你这些年简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你”韦挺勃然大怒,气得胡子乱抖。
就连李建成也脸色巨变:“陈应,太鲁莽了,本宫念你年幼无知,不与你一般见识,还不快向韦骠骑道歉”
陈应道毫不客气的道:“殿下,臣就是要骂醒他。如果昏庸腐儒,何以辅佐殿下成就大业”
韦挺的额头青筋凸起,指着陈应连道:“你,你”好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
陈应却一脸郑重的道:“事情本来就明摆着,陛下岂是可让其他人轻意左右之人况且刘文静本是大唐的开国元勋,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裴寂,不过他在朝中羽翼丰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长安的门阀公卿心里都有数,这位鲁国公,份量可不轻。然而他不联络李密、屈突通、封伦等人还好,一旦联合众臣联合上书,不仅秦王与大宝无缘,就连他本人也会身死族灭,为祸不远了”
第八十五章算计刘文静
陈应望着李建成,却见李建成似笑非笑,一否不置可否样子。东宫咨议参军王珪与李瑗交换着眼神,却不知道二人在密谋什么阴谋。
冯立却是看好戏的样子,一脸轻松。
至于韦挺则玩起了变脸。他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就变成青紫
望着在场的众人,陈应内心里有着无尽的悲哀和无奈。东宫小朝廷里,都是什么人呢从用人可以看出李建成的性格弱点,东宫所有的属臣,除了魏臣和陈应之外,其他所有人几乎都与李建成有着极其亲密的私交关系。然而李建成的这些属臣,无论是眼光和格局,都比秦王府十八学士差得太多。
前隋时期,杨广就是借着北驱突厥、南下灭陈的巨大的军功,从而建立一个横跨文武两班的政治派系,从而击败杨勇,夺位登基。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李渊绝对不会重蹈前隋的覆辙。
其实李渊的心思并不难猜测,他只是不想这么早的交出皇帝的权利,所以一个强势的太子根本就不是李渊愿意看到的。当然一个可以完胜李建成,拥有战功无数的李世民更让李渊担心,李世民会是另外一个杨广。
事实上哪怕后来李世民买通了李建成的心腹东宫左卫率杨文干,坐实李建成谋反的罪名,然而在那种情况下,李渊仍没有产生废太子改立秦王的心思。
其实没有李世民,李渊也会抬其他皇子。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过程中,李渊就是一个裁判,看谁弱的时候,他就拉一下偏架。
上次因为突厥威胁李渊,李渊准备将陈应当弃子,用来平息突厥人的怒火,李建成动员东宫派系的官员与李渊掰了一把手碗子。虽然李渊最终没能得逞,然而李渊与李建成父子之间的隔阂却产生了。
心灰意冷的李建成却得了心病,将朝中大小事物推得一干二净,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却趁势在朝廷上崛起。李渊自然不会介意有李世民来分李建成的权,用秦王制衡李建成,这才是李渊的本意。
但是,出于李渊的本能,他绝对不愿意这边刚刚打压下去李建成,这边才崛起一个比李建成更加强大的政治势力。
刘文静居然昏招迭出,此时正是天赐良机,可是看着李建成和东宫众属官的态度,陈应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陈应皱起眉头,此时跟李建成分道扬镳,显然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虽说李建成的东宫暮气沉沉,而李建成的敌人又时逢英明多智的李世民,然而李建成毕竟占据了大义名份,而且东宫却不乏能臣干吏。
至少在玄武门之前,魏征曾向李建成多次反应,若想天下长治久安,必先杀秦王。非常可惜,李建成并没有采用魏征的意见,如果李建成要是能善用这些人,说不定能扭转颓势。无论是李纲、还是魏征、王珪都是国士,薛万彻、冯立也是将帅之才。
想到这里,陈应仍旧决定死当成活马医,悄悄试着问道:“太子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何时在我面前畏首畏尾、不敢说话起来了”李建成奇怪的问道。
陈应拱手道:“陛下赐秦王长子名为承乾,只要这个消息传扬开来,朝中不少奸佞,必趋之若鹜。此时与秦王相争,唯恐耽误苍生社稷,为亿兆黎庶,天下苍生之故,臣劝太子暂避锋芒”
李建成听到这话,眼睛闪烁着一抹精光,与王珪对视一眼。悠悠而笑道:“本宫也知道这个道理,难道就任由刘文静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陈应道:“臣听闻酂县有一六尺巷,一时间传为美谈”
“哦”李建成眉眼一挑,淡淡的道:“六尺巷,这是何故”
“相传前隋濉州太守朱憎宁其府第与酂县张整祖宅为邻,中有一属朱家隙地,向来过往通道,后张整欲建房子想越界占用,朱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令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朱憎宁家人见有理难争,遂驰书朱憎宁,向朱憎宁之此事。朱憎宁看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朱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张家见状,觉得朱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朱家向后退让三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李建成上前指着陈应,哈哈大笑:“朱憎宁此人,本宫倒有耳闻,其人为牧一方,倒也廉洁,然而却未曾听闻,这朱憎宁还有如此诗才”
“还有这张整是何许人也,本官却曾未听闻。”
王珪毫不犹豫的上前补刀。
陈应闻言,顿时大窘。六尺巷的传闻,历史上或许有,但是依稀记得应该是清朝时期的故事。陈应依葫芦画瓢,没有想到当场被人拆穿。
李世民走到陈应的面前道:“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你我君臣一场,难道当不得陈卿敞开心扉不成”
当陈应看到魏征的眼睛都快挤抽筋了,这才恍然大悟,李建成故意装成这个样子,特别王珪、韦挺、冯立、李瑗都在配合李建成演戏,其目的不过是试探自己的见识。
陈应擦擦额头的冷汗,这才明白,李建成不是看不到,而是早已看到了这个局面。
王珪微微一笑道:“陈将军机敏果决,见识不凡,可堪大用”
李瑗拱手向李建成道:“刘文静送上如此大礼,殿下若是不纳之,未免不近人情了”
特别是“不近人情”这四个字,说得杀气腾腾。
不过,陈应此时也松了口气,不知不觉间,他居然进入了东宫腹心之列。
李建成轻轻叹了
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血刃》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