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梁军士兵一阵手忙脚乱,赶紧朝着梁师都冲来。梁师都麾下的部曲,与唐军原本编制差不多,步兵多,骑兵少,骑兵不足全军的四分之一。然而陈应率领的唐军突击军团,是纯骑兵部队,几乎在十数息的功夫,就冲到梁师都的大驾辂前。
“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军枪兵非常意外,并没有喊什么大唐万胜或是大唐万岁的口号,反而整齐的喊起了陈应所的出塞。
当关字音刚刚落下,以陈应为首的唐军枪骑兵便刺进了梁军士兵的胸膛。钩镰枪在高速奔驰战马的带动下,锋利的枪锋,毫无迟滞的刺进梁军士兵的身体,巨大的枪头,瞬间破坏了梁军士兵的内脏器官。
挡在陈应所部阵前的梁军士兵就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一倒就是一大片。
“万里长征人未还”
那些侥幸未被钩镰枪刺中的梁军士兵,躲过了钩镰枪的一击,却无论如何也躲不过钩镰枪的钩击。
正如古龙大大在七种武器写的那样,无论钩住什么都会造成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手,你的手就要和腕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脚,你的脚就要和腿离别。如果它钩住咽喉,就和这个世界离别。
随着“还”字音落下,整个梁军前营瞬间像雪崩一样崩溃了。其实这也不怪梁军士兵胆小,而是钩镰枪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它可不管你没有穿着铠甲,无论是精钢铁甲,还是牛皮铠甲,只要是被钩住,就是甲碎人亡。
这种沾着既亡,碰着既死的兵刃,在梁军士兵眼中,简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词。看着唐军枪骑兵毫无迟滞用的击溃了梁军前锋。特别是以郁孤尼为首的郁射设部骑兵,在郁孤尼的带动下,发起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第三十五章所向睥睨五更求订阅
如果仔细分辨只是一个简单的音节,类似于“风”或者“哄”,此时天际间的空气仿佛燃烧起来,这些郁射设部将士,身处这种狂流中,就算再如何冷静的人,也变得狂躁起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四句诗歌吼完之后,整个梁国军队瞬间像放羊一般跑得满山遍野。这也没有办法,梁师都虽然百战百败,却是一个逃命高手。看到自己的部队前锋营崩溃,不待溃兵反涌过来,梁师都再也顾不上什么帝王的威仪,他三两下扯下龙袍,翻身上马,马鞭像雨点一样落在马臀上,战马吃痛,转瞬间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向前飞驰。
突厥人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然而陈应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实在不小。他们早已听说这支从长安来的唐军强,可是就算是想破他们的脑袋,也没有想到唐军会如此之强。
梁军数千兵马,人数比唐军四千骑兵还要多上近半。然而拥有近一倍的优势,却在短短半柱香的时间内就败下阵来。
不,败下阵,而是溃下阵来。
率领突厥军队前来助战的突厥“设”阿史那意珍,阿史那意珍是启民可汗死对头都蓝可汗的儿子,当年义成公主嫁于启民可汗为妻。都蓝可汗不服启民汗,率部攻打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干涉下,都蓝战败。都蓝可汗之子意珍便投降了义成公主。成为义成公主直属的三设之一。
意珍感觉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然而就在这时,就在那一瞬间,一种在战场十年浸淫出来的直觉冲上意珍脑际有一些若隐若现的讯息在他心中迅疾地化警惧
“快停下”阿史那恐惧的叫道:“护住设旗”
设旗,也可以就说就是他自己。阿史那意珍本部相当精锐,这也是义成公主可以保证突厥可敦地位的本钱。听到意珍的命令,数千突厥骑兵立即变阵,团团将阿史那意珍的设旗拱卫住。
然而就在众突厥将士惊疑不定的时候,突然陈应率领唐军枪骑兵朝着阿史那意珍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来。
阿史那意珍脸上挂着不以为然的笑道:“真是可笑,还真把我们阿史那家族的好汗,和毗伽那个废物相比吗”
毗伽就是梁师都,梁师都称臣突厥,被始毕可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事实上,在突厥并没有人看得起梁师都,哪怕梁师都每年都会把大量的钱财和美女进贡突厥各路神仙。可是在突厥这个以实力为尚的国度内,梁师都每战必败,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然而,阿史那意珍很快就发现自己高兴得有点早了。
几乎和刚刚陈应率部冲击梁师都如出一撤,刚刚接触前面的突厥勇士们似乎变成不会打仗了,好像木偶一样,站在那里不会动弹,任由唐军枪骑兵肆意的砍杀。
阿史那意珍看得分明,陈应已经冲到了他几乎能看清陈应五官的距离风中的血腥味道也扑鼻而来。
“轰隆隆”的蹄踏声甚至让意珍觉得自己的心脏有些受不了了好在他的神经依然坚韧,然而突厥勇士们身上浅出的朵朵血花,让意珍的心脏实在受不了了。
在突厥汗国,实力是他们地位和权力的根本,一旦失去所部兵马,他们就算拥有再高贵的血脉,也同样连个屁都不是。
“不行”意珍趁着陈应还有段距离,调转马头朝着北方怀远方向奔去。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尽管听不懂什么意思,可是突厥人却发现每当唐军士兵吼出这几句话的意思,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红着眼睛,出枪如风。
“魔法”
身在后方的突厥士兵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眼中只要唐军骑兵冲到突厥勇士跟前,那些突厥勇士就像被定住身子一样。动也不动
仿佛唐军人人会魔法,而他们说出来的那四句话,就是他们的咒语。
“快跑”
此时似乎成了突厥每个人脑袋里共同拥有的念头。然而突厥人最看不起临阵脱逃的懦夫,可是突厥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名义上是在逃跑,可是嘴里却喊着“保护设汗”
“保护设汗”
罗士信此时兴奋的想要跳起来,追着敌人屁股后面肆意的砍杀他们,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此时唐军士兵的士气已经爆棚了,特别是关于出塞战歌的拥有魔力的说法,别说郁射设部的突厥人,就连右卫率越骑军将士们也开始慢慢信了。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这激昂的吼声背后,是一种说不明白的崇拜。跟着就像传染了病毒一样,就连灵州城内的百姓和士兵也都受到了影响。
这些人对陈应都很有好感,但这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在今天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会忽然陷入到这种状态中来。
陈应策马冲锋在前,哪怕陈应一句话不说,他们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特别是在陈应身边,敌人的箭射不到,敌人刀也砍不中,仿佛陈应身上散发着一股莫名的魔力。
此时战场上,唐军变得如疯如狂,无论是右卫率越骑团的将士,还是灵武团的将士,再或者是郁射设部的将士,他们遇到敌人的刀剑,或箭矢,居然不闪不避,然而另人诧异的是,他们不避的时候,敌人的箭不是射偏了,就是劈在身上没有任何力道。
对于这种解释不清的情况下,他们下意识的归纳为陈应的法力无边。
如果陈应知道唐军士兵们会这么想,估计他会吐血。他是人,不是神,至于为什么出现这么荒诞而怪异的事情,其实从心理学角度非常好解释。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一人拼命十人莫敌,此时四千余骑唐军将士人人如疯如狂,恐怕没有人敢去攻击这么一支疯狂中的军队。
阿史那意珍此时也快疯了,他组织起数百人的殿后部队,可是这些殿后部队遇到唐军大军就像一块蜡烛掉进火堆,瞬间就不见了。他咬咬牙齿,对身边一名督将道:“我以天狼神的名义向你保证,厚待你的妻儿老小,给我挡住唐人”
这名督将闻言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然而没有卵用。唐军仍旧攻势如潮,所向睥睨。
第三十六章画地为牢一更求订阅
战场是残酷的,然而似乎是上天给人们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越是视死如归的人,在战场上越是不会死,越是怕死的人,越是会死。面对唐军骑兵如痴如狂视死如归的进攻,突厥士兵和梁军士兵无不心惊胆寒。
阿史那意珍此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严重低估了唐军的实力,这个新生不足一年的大唐,绝对和隋朝不能同日而语。
大唐如此强悍,与大唐开战实为不智。
站在灵州城墙上的杨则,兴奋的大吼:“天佑大唐,得此良将,诚大喜事也,经此一役,戮尽此辈,陈总管无敌之威名远扬万里,只要陈总管将旗立在这里,灵州无胡虏敢犯”
陈应率领唐军骑兵继续尾随突厥和梁国溃兵追击。突然前方雪原上出现数百名突厥士兵,这些突厥士兵眼见唐军攻势如潮,势不可挡,自觉的下马投降。
望着这一幕,张士贵道:“总管,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陈应也非常为难了。在这个时候,如果收降俘虏,势必要分出兵力,可是他手中只有四千余兵马,现在伤兵数百人,已经退出战斗。能战之兵不足三千八百人。陈应既不想平白无故的放掉这些降兵,也没有精力也没有精力派出人看管他们。可是陈应也不想这样放过他们。
就在这时,陈应脸上浮现一抹诡异的笑容:“在地上画一个圈,告诉他们,只要敢出圈者死”
“总管这是要画地为牢”张士贵当然知道这个典故,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
陈应不可置否的点点头。
张士贵道:“这些突厥人畏威而不畏德,指望他们自律,无疑是对牛弹琴。”
“哼,他们要是敢跑更好”陈应道:“杀俘不祥,本总管若是杀俘,少不得要被朝中御史弹劾,就在地上画一个圈,只要他们跑出圈外,本总管再把他们杀了,御史言官也无话可说”
面前出现数百的突厥人或梁国士兵跪在地上投降。
于是几名唐军士兵翻身下马,既不收缴降兵们的兵刃,也不对他们进行捆绑,直接拿钩镰枪在地上划一个大圈。
“越此线者死”
这五个字分别是唐言和突厥语对众降兵说一遍。陈应率部经过突厥降兵的时候,会把他们的战马收走,唐军需要战马替换,否则骑兵冲锋无法保持马力的持久。当然没有马,就算让他们跑,他们也跑不快。
然后唐军士兵就继续上马追击突厥溃兵。可是身处圈子里的突厥降兵面面相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跑吧”
然而,却没有人敢提意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异常诡异的一幕,从天空上黄土高原上,不远处就画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雪圈,雪圈里或跪或坐着或多或少的突厥人,或梁军士兵。哪怕没有一个唐军士兵看守,他们依旧不敢踏出圈外一步。
他们都像傻子一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也不是说突厥人或梁军士兵们胆小懦弱,实在是枪骑团冲锋带给他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在波兰创立翼骑兵的时候,正是波兰险些亡国灭种的时候,他们拥有两大强敌,西北面的条顿骑士和东面的蒙古人。面对东线开阔的地形和机动的蒙古骑兵,波兰军不堪一击,连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让蒙古人给洗劫了一道。在这种情况下,波兰人痛定思痛,创立专门克制轻装骑兵的翼骑兵。虽然在二战中,波兰用骑兵去砍坦克,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然而不可不否认,在冷兵器时代,翼骑兵是无敌般存在的。
陈应创立的这支枪骑兵,虽然是减化版本的骑兵,可是对付武力并不算突出的突厥人,已经绰绰有余了。从突厥成立一直到灭亡,面对华夏民族,他们一直并没有占据多少的优势。隋朝时候,把突厥玩废了,只有在大业末年,隋朝遍地狼烟的时候,突厥人才算占到了便宜。
不过随着贞观四年定襄之战,东突厥就被消灭了。
陈应所部追击敌人,战马却越收越多,区区不到四千骑兵,居然收拢了将近两万匹战马。平均一骑保持五至六匹,如果不是郁孤尼所部都擅长控马,恐怕这些马也会让陈应手忙脚乱。
灵州西北三十里处野猪岭,野猪岭是黄土高原无数山岭之一,野猪岭是在黄土高原上有一道土丘隆起。从侧面望过去,形状犹如一支巨大的野猪卧在一块地上。野猪岭地势北高南低,在野猪的腰腹位置,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山谷,可以阻挡来自西北的寒流。在野猪岭的山谷内,还有几个不大的温泉,在凛冽的寒风中,这个野猪岭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避寒圣地。
驻扎在野猪岭的是突厥四大叶护之一的阿史那什钵苾,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可是要把他的封号说出来,大家肯定有点印象,他就是东突厥最后一个可汗,突利可汗。
阿史那什钵苾此时虽然只有十六岁,不过长得实在着急,身高八尺,满脸络腮胡子,就是说他三十岁都显得年轻。
阿史那什钵苾虽然一直没有介入灵州的战事,不过他却一直密切关注着灵州的战事。当梁师都大军崩溃,阿史那意珍也全军溃败的时候,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