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曦立在同安堂匾额的斜下方驻足观瞧,见其青砖碧瓦,古香古色,宽台巨柱,楼堂阔丽,不禁暗叹,好气派的一家药堂。刘太守所题的“悬壶济世”的牌匾还在门口立着,现在已然有些破旧了。
杨曦没多看,迈步进了同安堂。药堂里人很多,纷纷杂杂的,甚至有些挤,但不乱。诊病、取药的地方都排起了长队,服装各异的男女老少间杂其中,在这里,数丈见方形成的别样世界,没有世俗上的身尊位卑,也没有文化种族间的冲突抵触,大家都是一样的病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缓急之别。几个白衣伙计前后堂来回穿梭,手里不时拿着方子,不时拿着药包,脚下生风、辗转腾挪,好不麻利。
杨曦还没来得及多瞧,只见一伙计上前问道:“公子看病还是抓药?”
“不知秦掌柜可在?”杨曦拱手行礼道。
“哦,在的,最左边医案后坐着的就是秦掌柜”,伙计回身扬手指道。
杨曦顺眼看去,只见医案后端端坐着一位大夫,看年纪比父亲略长些,此时正给一位妇人切着脉,不时地询问着什么,目光深邃,神情泰然,又有几分轻松、和气在里面,给人一种亲厚、安全的感觉,好像泰山倒了都不用担心,因为他会在你头上顶着,好像就算被万箭穿了心,只要有他在你身边,你就不用怕,因为他有一双回春的妙手,会让你起死回生。名医之所以为名医,更多的是能够让病人一见到他就不由得从心里产生一种很有希望的踏实感,让自己觉得暖流汇心,让自己觉得热泪盈眶,让自己觉得康复有望。
伙计引着杨曦走到秦掌柜案前,待妇人看完了病转身离去,才开口道:“秦掌柜,这位公子找您”
秦掌柜一边收拾案前的行医手记,一边问道:“可是皇城来的哪家贵胄又要在下前去诊病?”
杨曦行礼答道:“晚辈从铜陵县来,并不是替别人邀诊的,只是家母托付我要送两件东西当面交给秦掌柜”
“铜陵县”,秦掌柜不禁重复了一遍,忙抬眼看了看跟前的少年,见其白衣青衫,银冠束发,身形健朗,英姿勃发,心里暗自一惊,莫不是他?
秦掌柜没做过多犹豫,把手上事交给了正在间休的林大夫,便把杨曦请到了后堂。
分主客坐定,奉茶毕。秦掌柜单手拿起茶碗,另一手轻扶着,稍往前推了下,让了让杨曦。
杨曦行礼谢过,端起茶碗,闻了闻茶气,很浓郁,像浓汤一般。嘴里品了品,口感苦涩,不禁皱了皱眉,须臾,又觉得不是单纯的苦,苦尽后又有一种淡淡地香,余味残留唇齿之间,久久不肯散去,令人回味无穷。
趁杨曦品茶的间隙,秦掌柜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位少年郎,只见其眼如桃花,眉似卧蚕,面庞方正暗橙,鼻直口方,薄唇皓齿,朗朗雄健体魄,悠悠秀雅文思,乍一眼好似文曲星下了界,又一眼又像杨二郎临了凡。就其身形样貌来看,大燕恐无出其右了,秦掌柜佯装喝了口茶,不禁暗叹。
放下茶碗,秦掌柜开口道:“不知令堂让你带了什么物件给我?”
杨曦同样放下了手中的茶碗,正身答道:“有一封信,家母让我转交,还有一支翠玉手环,是要交给尊夫人的”,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了这两个物件,起身递给了秦掌柜。
秦掌柜接过,俯身示谢,把信放在一边,轻握着手里的那支翠玉手环,低头不语,面色凝重。任凭思绪在心内翻腾,任凭时间在他身旁静静流过,他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看着,像个雕像。
算起来能有十八年了。那个时候,北境州县狼烟四起,像一条条乘着黑风舞动的旋龙,四处都是挥刀乱砍的黑旗军,四处都是被火烧脱了架的残墟碎瓦,还有大片大片流离失所的百姓,如没人管的孩子,奔走哀嚎,任人宰割。
与北境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繁华还是如往常一样,拥挤的闹市、升腾的酒家、唯美的鼓乐、醉人的美酒,还有娇弱的清歌舞姬、潇洒的世家公子、玉杯里的诗词歌赋、床榻上的嘤嘤戏语。离自己足够远的战火,就像是一场美丽纷呈的烟花盛宴,褪去了灼人的热度,只剩下了诡异的娇艳。北方的战事是什么?是他们的斗酒诗词,是他们的茶余饭后,是他们的无病强吟,是他们的装腔作势。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虽然大部分都是如此,?虽然很大部分都是如此,但总有人会挤过大群大群迎面而来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自己的人性良知,向着背光的方向坚定的走着,不畏路途险阻,不畏世态炎凉,只求一个心安理得,只求一个春暖花开。纵死,也无悔。
这里的安乐富贵,御医堂的一名御医享不下去了,辞了官,安顿好了有了喜的妻子,准备北上。妻子问他去哪里,他说去铜陵,去安君,去祈君,这三个被黑旗军糟蹋得最不成样子的地方。妻子又问他,一人两手,北境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你能救得几个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说行医的,眼见人间疾苦,怎能不出手相救,如我今日视若无睹,在这荣华地里享清净,他日我入了土,师傅问我:“秦叔安,那么多伤病,为何不救。是不是升了御医,就不把天下人当人了呢?”,你叫我如何回答,彼时上不入天,下不入地,真真的成了孤魂野鬼。况我身上一衣一物,口中一饮一食,皆是从百姓那里所得,如今他们有了难,你叫我袖手旁观,为夫实难从命。此事我心意已决,妻勿劝。妻说,既然你要去,我跟你去。他惊道,你身怀六甲,怎么去?妻说,此事我心意已决,夫勿劝。
从皇城出来,途经灵州,过青葱关入惠县,出了惠县再往北就是安君县,安君县东北方位百十里就是铜陵,祈君县在铜陵的东南方向,三地呈三角地势,是大燕最北的三个县。胡人想要南侵,必定要从这三个地方中的一处或几处打起,金兀洛此次选择的,是最北端的铜陵。
秦叔安夫妇进了惠县,就没法再往北走了,因为这里已经聚集了大批从安君、铜陵而来的难民,大家都往南走,想来再北边已经没什么人了。
此时的惠县早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热闹,街面上大批的商铺关了门,只有数得清的几家门口还挂着幡子,在外逛荡真想买东西的人很少,看不见结队的兵丁巡视,看不见齐整整的甲兵待命迎敌,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游魂似的难民,背着包袱、拄着树枝、携三拽俩地往前挪动着。惠县不过是他们经过的一个驿站,他们真正的目的地是惠县城外往南三十里的世隐寺。
听说世隐寺在施粥,柔软丝滑的热粥,是他们此时此刻最渴求的东西。一碗下去,从口入胃,那种饿极之后香粥入体的充盈感让人不禁感动得满眼噙泪,阵阵热流随着血脉暖遍全身,粥粒被胃酸溶解之后形成的各种养分飞一般被运往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便是用力地咀嚼,大口地吃。分解、装载、运输、卸货、吸收,一步步有条不紊、麻利迅捷。从局部到整体,机体得到补充而发出的那种最原始的愉悦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大脑,他们在跳跃,他们很欢快,啊,这种感觉。吃饭,真的是人间最美妙的事情。
为了这碗热粥,他们不怕长途跋涉,不怕客死他乡,他们怕的,是世隐寺施粥的事情,只是个谣言。
秦叔安打听过之后,也准备先去世隐寺,一来难民都往那里去,二来世隐寺想来有些人手,可以帮助自己磨炮熬煮,还有第三个好处,妻子跟着自己长途跋涉,早已是疲惫不堪,她虽是不说,但其脸色已经表现得一清二楚了,妻子太需要好好调养一下了。他也希望,世隐寺施粥的事情,不是一个谣言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