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书屋

分节阅读 89

世民又曾经在一道号召“俭葬”的诏书中,提出了自己随顺自然的生死观。他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脩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

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六

这番话说得何等透彻,这样的生死观又是何等超然和洒脱

可令人遗憾的是,当死亡的阴影真的降临他头上的时候,李世民却彻底放弃了他早年的生死观,无可挽回地走上一条与古代帝王一样的迷信方术、希求长生的老路。

可是,长生丹药非但没有给他带来长生,反而使他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李世民以为是国内的方士水平不够,又在大臣的引荐之下,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把一个印度的婆罗门僧召进了太极宫。此人“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

如果在早年,光凭这句话,李世民肯定一下子就能断定这家伙是个标准的大忽悠。

可现在不一样了。越是能忽悠的家伙,李世民就越是会以礼相待,把他奉为上宾。

这个胡僧来到长安后,李世民便对其“深加礼敬”,把他安置在金飚门内的一处高级宾馆,让他专门“造延年之药”。此外又“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旧唐书天竺传。

很显然,此刻的太宗李世民已经和历史上所有老来昏聩的帝王没啥两样了。

尽管严格说来,此时的李世民并不算老他这一年虚岁才五十,刚刚是知天命之年。

但是,当婆罗门僧花一年时间把“长生不老药”炼成后,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李世民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春天,李世民在服用了几次胡僧献上的丹药后,病情就突然加剧了。那些名满天下的御医们急得满头大汗,可是人人都对天子的病情束手无策。

这哪是什么长生不老药啊,这简直就是催命夺魂丹

印度来的大忽悠果然比中国方士的水平高。中国方士们折腾了好几年,也只是把皇帝的龙体折腾坏而已;没想到印度大忽悠只来了一年时间,才用了几颗丹药就把一代英主李世民直接送上了西天。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在翠微宫避暑的太宗李世民痢疾转剧,十分痛苦。太子李治昼夜不离左右,一连数日茶饭不进,愁得头发都白了。李世民看着这个从小柔顺仁孝的儿子,泪水夺眶而出,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五月二十四日,李世民陷入了弥留状态,紧急召见长孙无忌入含风殿。长孙无忌跪在皇帝的病榻前,悲不自胜,涕泪横流。气若游丝的李世民伸出一只手抚着他的脖颈,许久,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李世民只好挥挥手让他退了出去。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的精神略为好转。趁着这回光返照的片刻,李世民再次把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召进寝殿,正式交代政治遗嘱。

李世民用尽最后的力气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然后又对太子李治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最后把脸转向禇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随即命禇遂良草拟遗诏。

遗诏拟就,李世民轻轻闭上了眼睛。翠微宫外,有风在终南山的山谷间穿梭呜咽。满山葳蕤葱茏的草木在劲风中簌簌颤抖,宛若十万个绿衣人在同一时刻无声地啜泣。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一岁。

贞观之治就此落下帷幕。

这一天,太子李治一直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恸哭哀号,几度险些昏迷。等太子哭得差不多了,长孙无忌板着脸说了一句:“殿下现在肩负着皇上托付的宗庙社稷,干吗像个匹夫一样哭个不停”李治这才止住了哭泣。

长孙无忌秘不发丧,于二十七日命精锐禁军护送太子返回长安。

二十八日,太子进入京师。皇帝的灵柩放在御辇内,所有的侍卫和仪仗一如往常。

二十九日,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在太极殿正式发丧,同时宣读遗诏:一,命太子即位;二,军国大事不可停顿,所有中央政府机构照常运;三,诸王在各地担任都督、刺史者可全部回京奔丧,唯独濮王李泰不在此列;四,取消东征高丽的军事计划;五,在建的所有土木工程一律停工。

随后的几天里,周边少数民族在唐朝担任公职的人员以及正巧抵达长安朝贡的各国使节,听到天可汗驾崩的消息后,无不失声痛哭。前后有数百人依照各自的民族风俗,或剪去头发,或用刀划脸,或割下耳朵,以表对天可汗的沉痛悼念之情。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在太极殿即位,是为唐高宗。

这一年,李治二十二岁。

无论人们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英年早逝如何悲痛和惋惜,也无论人们对于美好的贞观时代如何眷念和不舍,总之从这一天开始,大唐帝国的历史就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年轻的天子李治站在太极殿上,目光清澈透明,却又略显稚嫩和柔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站在他身后,脸上则写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坚毅与从容。

没有人知道,在这一老一少的两张面孔背后,帝国的未来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一个女人会篡夺李唐天下

在李世民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曾经有一则政治预言困扰了他很久。预言是这么说的“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起初李世民并不在意,因为他不相信一个女人会篡夺李唐天下。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世民感到了恐惧。因为天上出现了“太白昼见”的天象,就跟武德九年六月的那幕一模一样。当年的太史令傅奕得出的结论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而现在的太史令李淳风告诉李世民的则是太白昼见,女主昌。

很显然,这是天意

流言与天意居然如此高度吻合,李世民又岂能不感到恐惧

从此,这个“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就像一个黑色的梦魇一样久久缠绕在李世民的心中。

那么,这个即将窃取李唐天下的“女主武王”究竟是谁李世民焦灼的目光开始在满朝文武中来回逡巡,最后终于锁定了一个嫌疑人。

这个人叫李君羡。

李君羡虽然不姓武,但他的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同时,他的爵位又是武连县公。此外,他又是河北武安人。不仅如此,为禁军将领,李君羡驻守的地方恰恰又是玄武门。

四个武字,李君羡身上居然有四个武字

天底下还能找出第二个这样的人吗

说起李世民发现李君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出于偶然。那是一次宫廷宴会,李世民宴请了在京的一些武官。席间大家用酒令助兴,约定输的人都要报上自己的乳名。轮到李君羡时,行酒令输了,就老实交代他的乳名五娘。

一个人高马大、胡子拉碴的大男人居然叫五娘在场众人顿时爆出哄堂大笑,至少有一半的人把口中的酒全都喷了出来。

可李世民并不觉得搞笑,而是感到万分惊愕。就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李世民的脑中飞快闪过李君羡的官职名、爵位名、出生地和驻守地。

李世民仿佛忽然间明白了原来这个“女主武王”并不是女人,而是一个有着女人乳名的男人、一个手握重兵并且驻扎在玄武门的武将

玄武门是什么地方是帝国的宫禁重地,是当年自己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地方

这一刻,李世民的心中翻江倒海。但他却笑容可掬地用一种打趣的口吻说:“哪里来的女子,竟如此骁勇健壮”

李君羡闻言呵呵地笑了。

在场的武将们也都笑了。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李世民的心中满是杀机。

几天后李君羡就遭到了贬黜,外放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又过了没多久,朝中御史突然发出弹劾,指控李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资治通鉴卷一九九。所谓妖人,只不过是华州的一个老百姓,只因通晓佛法,自称能入定不食,李君羡对他颇为仰慕,所以二人结成好友,过从甚密。仅仅因为这些,李君羡就被栽了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

数日后,李君羡被斩首,家产充公,家人籍没为奴。

尽管一举除掉了李君羡,可李世民心头的梦魇却并未就此消失。

一种莫名的恐惧还是缠绕着他。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摒退左右,只留下太史令李淳风,神色凝重地问:“民间的那些传言,会不会应验”

李淳风回答:“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此人已在陛下宫中,而且是陛下的亲近眷属。从现在起,不出三十年,此人必定据有天下,并会将李唐子孙屠戮殆尽,这样的征兆已经形成了”

听着李淳风用一种近乎冷酷的语调描述着这个恐怖的未来,李世民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把可疑的人全部杀掉,将会如何”

李淳风看见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额头上青筋暴起,目光像刀子一样尖锐而森冷。

“天意如此,人力不可违抗。”

李淳风说,“正所谓王者不死,如果把可疑的人全部杀掉,只不过多杀掉一些无辜的生命而已。再者,从今往后三十年,这个人年岁已老,或许还能有几分慈心,制造的灾难也许会小一点。假如现在把此人杀了,上天也许会再遣一个,到时候正当壮年,一旦施展毒手,恐怕陛下的子孙一个也剩不下了”

李世民沉默了。

既然如此,那就随它去吧。李世民最后无奈地想,也许儿孙自有儿孙福,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来收拾这个可怕的“女主武王”;也许纯粹是李淳风危言耸听,李唐的未来绝不会像他形容的那么恐怖。

李世民被这则恐怖的政治预言深深困扰的那一年,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

此时此刻,在李世民后宫的三千佳丽之中,有一个方额广颐的美貌女子,正用一种抑郁而迷惘的目光仰望着掖庭宫上那一方青灰色的天空。

在她的印象中,这片天空好像永远是青灰色的。

十年了,已经整整十年了

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入宫到现在,生命中最美丽的十年时光已经从她的指缝、眉间、两鬓、发梢悄悄溜走,而她只能永远盯着掖庭宫的天空发呆。

这个女子在后宫的品秩是才人,位列嫔妃群的第五品。

从十四岁入宫的那一年起,她就已经是才人了。可时至今日,她依旧是一个不上不下、不咸不淡的才人

就在入宫第二年的某个夜晚,一个满庭弥漫着栀子花香的夏日夜晚,大唐天子临幸了她。

无论年华如何老去,她永远记得那一夜皇帝在她耳旁留下粗重的喘息声。然而一切都发生得如此猝不及防,以至于年轻的武才人根本来不及感受和体验这突如其来的幸福。

也许她的内心刚刚泛起一阵幸福的涟漪,太宗皇帝的大手就熟练而潦草地划过她的肌肤,然后用一种简单的,甚至是略显粗暴的方式,把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

对了,皇帝临走时还托着她的下颌端详了许久,最后赐给了她一个名字媚娘。

是的,她就是武媚娘。

至今,武媚娘犹然记得十年前的那个早晨,那个彻底改变她命运的早晨。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

冬日。长安。

一个大雪初霁的早晨,天色晦冥。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一两只落单的白头翁从空中低低掠过,扔下几声孤独而凄婉的鸣叫,随即扑扇着翅膀朝终南山方向飞去。一驾来自皇宫的豪华车辇轧着厚厚的积雪在坊间辘辘而行,最后缓缓停在已故荆州都督、应国公武士彟的宅邸前。

来自宫中的使者径直走进应国府,高声宣读了皇帝的诏书。武士彟的遗孀、应国夫人杨氏带着家人跪地接旨。当她从使者手中接过诏书的那一瞬间,两行清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

尽管数日前已经接到宫中告谕,说天子要把她十四岁的次女召进宫中纳为才人,尽管杨氏一再告诉自己,这是皇帝对武氏一门的恩宠,也是女儿命中注定的福分,可是事到临头,一种深切的感伤和不舍还是强烈地撕扯着她的心扉。

宫门一入深似海。女儿一旦踏上这驾皇家车辇,今生便极有可能不复相见。纵然凡尘俗世与帝王宫阙仅仅隔着一道红墙,但这道薄薄的红墙却形同天堑,足以令她们母女骨肉分离、咫尺天涯。杨氏一想到女儿这一去无异于永诀,便禁不住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然而,天子的诏命是不可违抗的。

无论女儿这一去是福是祸,杨氏都只能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祷告上苍,千万不要让女儿遭遇无数白头宫女那样的命运一生得不到天子宠幸,只能在千芳竞妍的掖庭永巷中独自枯萎,在无人注目的深宫一隅中默默老去。

杨氏并不敢奢望女儿能够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更不敢奢望她有朝一日能够母仪天下,她只是祈求上天能让女儿一生平

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血腥的盛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落在荒年崽崽很闲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姝宠穿时空的女将军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穿越三国:姐妹同心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横空出世的娇帝君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这个修仙过于日常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谬接瑶华枝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折红鸾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悍女麴凰驭龙婿离人终成相思意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