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书屋

分节阅读 76

王觉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盛举城投降了唐军。侯君集随即兵分数路,把高昌境内的二十二座城池全部占领,俘获人口共计一万七千七百。

早在唐朝出兵之前,高昌国内就已经悄悄流传着一首民谣。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

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

旧唐书焉耆传〗

这是一则末日预言。当时麹文泰怒不可遏,曾下令彻查初唱者,可后来却一无所获。麹智盛断然没有想到,他即位不过才几天,这则可怕的预言就应验了。

至此,曾经猖獗一时的高昌,终于像烈日下的霜雪一样化为乌有。

贞观十四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在高昌故地设置西州,将可汗浮图城置为庭州,各置属县,同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

唐朝征服高昌后,“国威既震,西域大惧”唐会要高昌尤其是安西都护府的设立,既确保了丝绸之路上这条黄金通道的安全与畅通,又使得大唐帝国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资治通鉴卷一九五。

唐帝国在西域的强势介入令西突厥大为恼怒并且深感不安。

一山不容二虎。

西突厥一贯将西域诸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自然不甘心就此放弃这个经营已久的“后花园”。

所以,围绕着西域诸国的控制权,一场激烈的较量在所难免。

西域:激烈的较量

西突厥自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分裂为东、西二部后,西部的乙毗咄陆可汗和东部的咥利失可汗一直处于混战状态,双方势均力敌。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底,咥利失可汗被叛乱的部下所杀,其麾下的另一个部落拥立其侄继位,是为沙钵罗叶护可汗。自此,咄陆的政权称为北汗庭,沙钵罗叶护的政权称为南汗庭。南汗庭继承了咥利失的外交政策,仍旧与唐朝通好,“累遣使朝贡”,唐太宗李世民则“降玺书慰勉”。旧唐书突厥传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七月,也就是唐朝征服高昌之后,李世民再次遣使前往南汗庭,赐以鼓纛,极力扶持这个亲唐政权。然而从这一年起,北汗庭的势力逐渐强大,“西域诸国多附之”,南汗庭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又在随后的一场战斗中被杀,北汗庭的咄陆可汗遂重新统一了西突厥。

这对唐朝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

因为南汗庭的败亡意味着唐朝几年来的外交努力付诸东流,而北汗庭的崛起则意味着西域的安全开始受到严重威胁。

果不其然,统一后的咄陆可汗“自恃强大,遂骄倨”,不但出兵攻灭了吐火罗,而且屡屡“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九月,西突厥突然发兵入侵伊州伊吾。

唐朝与西突厥在西域的激烈较量自此展开。

由于西突厥刚刚一举踏平了吐火罗,因此咄陆可汗的气焰十分的嚣张。

他认为唐朝在西域经营的时间还很短,驻扎的兵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在他看来,要击溃唐朝在西域的势力,重新夺回对西域的控制权,简直是易如反掌之事。

可是,咄陆错了。

唐朝不是吐火罗。

在西域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异常强悍的对手。

这个人就是唐太宗亲自选拔任命的安西都护郭孝恪。

郭孝恪,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史称其“少有志节”,隋末率数百乡人投奔瓦岗。因其足智多谋,深受李密赏识,与李世勣一同被派驻黎阳仓,随后与李世勣一起降唐。虎牢之战中,郭孝恪曾向李世民献策,力主两线战,围洛打援,被李世民采纳。破窦建德、王世充后,李世民在庆功宴上当众褒扬:“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出诸人之右也。”

旧唐书郭孝恪传此后,郭孝恪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因能力突出,政绩显著,不久便获得升迁,入朝担任太府少卿,随后又迁左骁卫将军。

在考虑安西都护人选的时候,李世民很自然地想到了郭孝恪。因为他既在开国战争中立过功勋,有勇有谋,又拥有丰富的地方管理经验,足以独当一面,这样的人才当然是镇守西域的不二人选。李世民随即任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

李世民的选择是正确的。

西突厥很快就要在郭孝恪面前尝尽苦头。

西突厥此次入寇的目标之所以选择伊州,很显然并不是为了劫掠财帛子女,而是出于一种试探虚实、炫耀兵威的目的。因为伊州远在高昌故地之东,西突厥要攻打它,就必须横穿整个高昌故地,即眼下的安西都护府辖境西州,倘若仅仅是为了打劫,显然不必如此大费周章,舍近求远。

所以,郭孝恪马上就判断出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战略进攻,敌人出动的兵力肯定不会很多。他当即决定予以迎头痛击。

郭孝恪亲率二千骑兵轻装疾进,在半道上对西突厥军发动了一场阻击战,轻而易举地击溃了这支来犯之敌,给了突厥人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第一次试探失败,西突厥很快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

这次攻击的力度明显加大了,而且兵锋直指安西都护府。

咄陆可汗命令屯驻在西州附近的处月、处密两个突厥部落,出兵进攻西州境内的天山城今新疆托克逊县。在它东北面不远处就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交河城,可见西突厥此次进攻的目的是想直捣郭孝恪的心脏,企图一举摧毁唐朝在西域的指挥中枢。

假如天山失守,交河必定危急。

郭孝恪意识到,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于是火速率部进援天山城,亲自指挥城防战。

突厥军队多为骑兵,本来就长于野战,短于攻城,何况此次郭孝恪又亲自坐镇指挥,所以西突厥军根本捞不着半点便宜,多次强攻均被击退,付出了重大伤亡。处月、处密两部落见取胜无望,只好收拾部众,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郭孝恪居然率部出城,紧紧咬住了他们。

突厥人慌了神,赶紧拍马狂奔。可不管他们跑多远,郭孝恪就追多远。这一追直接追到了处月部落的老巢。处月人逃进城中,还没来得及喘息,唐军就开始攻城了。而且,与他们啃不动天山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军没花多少力气就把城攻破了,处月酋长慌忙带着族人再次落荒而逃。

相比之下,处密部落似乎幸运得多,他们眼见唐军追着处月部落去了,心里大呼侥幸。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翻过遏索山天山支脉,狼狈不堪地回到驻地不久,郭孝恪的唐军居然又打过来了。

处密人彻底傻了这唐军到底是插了翅膀还是会分身术,怎么能两头一块打呢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唐军的刀已经架到了他们的脖子上。

结果,处密的下场比处月更为不堪处月只不过丢了王城,处密的部众则大多数投降了唐军。

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

这样的结局真是令咄陆可汗大跌眼镜,同时也让他惊愕不已。

他终于意识到这个安西都护郭孝恪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一连两次败北之后,咄陆可汗再也不敢与唐军交锋了,转而向西攻击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途经米国今撒马尔罕东南朱马巴扎尔的时候,又顺便将其攻破,掳获了大量战利品。

咄陆可汗打仗很有一套,可他这个人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吝啬。

对于普通人来说,吝啬也许算不上什么毛病。对于一个土老财来讲,吝啬兴许还是一种优点。但是,对于一个政治领袖而言,吝啬就是一种致命的缺陷了。

咄陆可汗获得这些战利品后,全部据为己有,一毫也没有分赏给部下。将领们大为不满,其中有一个将领企图强行夺取,结果被咄陆可汗一刀砍了。这个杀鸡儆猴的举动顿时引起了部众的公愤,大伙忍无可忍,索性起兵造反。咄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逃奔白水胡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随后,咄陆可汗的旧部阿史那屋利等人遣使入唐,请求废黜咄陆,改立可汗。

这对唐朝实在是一个意外的喜讯。唐太宗李世民随即下诏,册封莫贺咄的儿子为新可汗,称为乙毗射匮可汗。新可汗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连忙将以前被咄陆扣押的唐朝使节全部送回了长安。

唐朝在西突厥重新扶持了一个亲唐政权后,西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然而,这样的安宁终究是短暂而脆弱的。

因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夹在西突厥和唐帝国这两个强国之间的西域,说白了就是一块是非之地、一块四战之地。

除非西突厥彻底灭亡,否则它与唐朝在西域的较量就不会停止。

短短两年后,新的战争就爆发了。

这次战事发生在焉耆就是当初因修路事件被高昌多次暴打的那个小国。

焉耆原本一直亲附唐朝,可西突厥为了拉拢它,就搞了一次和亲,让重臣阿史那屈利的弟弟娶了焉耆的公主。如此一来,焉耆国王龙突骑支自然感觉西突厥更为可亲、更可依赖,于是转而投向突厥人的怀抱,对唐朝的朝贡从此就有一搭没一搭,一回比一回少了。

安西都护郭孝恪马上就愤怒了。

对于这种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到处磕头认老大的家伙,最好的教训就是扁他。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八月,郭孝恪征得朝廷的同意之后,率部讨伐焉耆,生擒其国王龙突骑支。但是阿史那屈利不久便在焉耆重新扶植了一个亲突厥的傀儡政权。

此后的几年里,唐朝接连对高丽和薛延陀用兵,暂时无暇顾及西域。到了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随着一个新契机的出现,李世民当即决定大举出兵,彻底解决西域问题。

这个契机源于西域的另一个国家龟兹。

龟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焉耆的西面,有大小城池八十余座,算是西域诸国中实力较强的一个国家。就像其他的西域国家一样,龟兹一直在西突厥与唐帝国之间采取骑墙策略,一方面对唐朝“岁贡不绝”,一方面又“臣于西突厥”,打算两边讨好,两边都不得罪。可是在郭孝恪讨伐焉耆时,龟兹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不但“遣兵援助”焉耆,而且“自是职贡颇阙”。旧唐书龟兹传

龟兹之所以援助焉耆,很可能是出于唇亡齿寒的担忧;而它之所以从此对大唐的朝贡锐减,估计是对唐朝强硬的西域政策心存不满。

对于龟兹的心态,李世民洞若观火。

贞观二十一年,龟兹老国王病卒,其弟诃黎布失毕继位。新国王上台后,不但没有及时修复与唐朝的关系,而且又“渐失臣礼,侵渔邻国。”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龟兹这么做,无疑是在自取灭亡。

李世民绝不允许任何藩国蔑视天可汗的权威,无视大唐宗主国的地位。

他意识到征服龟兹、威慑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这一年十二月任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统帅,右骁卫大将军契毖何力为副统帅,会同安西都护郭孝恪所部,集结铁勒十三部、东突厥、吐蕃、吐谷浑等骑兵部队共计十余万人,联兵进讨龟兹。

此次远征是大唐自经营西域以来出动兵力最为庞大的一次,而且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士兵,大多是来自四夷的胡人,这样的安排绝非偶然。它一方面显示了唐太宗李世民志在必得、彻底控制西域的决心,一方面也是对唐帝国主导下的天可汗制度的重申和强调各国军队必须统一接受天可汗的征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组成联军,对破坏和平的成员国发动制裁性的战争。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大军兵分五路,以犁庭扫穴之势横穿焉耆国境,兵锋直指龟兹。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丢弃王城,望风而逃,准备投奔龟兹。阿史那社尔遣兵追击,将其捕获,二话不说就把他砍了,另立其堂弟先那准为新国王,并命其对唐朝修藩臣礼,按时朝贡,从而在焉耆重建了一个亲唐政权。

焉耆不战而败,龟兹举国震恐,各地守将纷纷弃城而逃,唐军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拿下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县,生擒国王布失毕。龟兹国相那利逃脱了唐军的追捕,从西突厥搬来救兵,大举反攻郭孝恪驻守的伊逻卢城。郭孝恪寡不敌众,与长子郭待诏一起壮烈殉国。

唐军随后重新夺回伊逻卢,擒获那利。此后,阿史那社尔率领大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接连攻克了龟兹的五座大城,同时招降了七十余座小城,彻底占领了龟兹全境。

唐朝成功征服龟兹之后,史称“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以此表示对唐朝的臣服之意。

此役的胜利,标志着在与西突厥争夺西域的较量中,唐朝笑到了最后。

阿史那社尔在龟兹立下一块石碑,把大唐远征军取得的赫赫武功永远镌刻在了碑石之上,然后班师凯旋。

诺真水之战:经略北疆

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这段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帝国北

新书推荐

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折红鸾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谬接瑶华枝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三魂七魄归位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悍女麴凰驭龙婿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离人终成相思意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穿越三国:姐妹同心落在荒年崽崽很闲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寻找轮回的你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我是主母,也是孟婆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哇!女总裁是皇帝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诱梦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穿时空的女将军姝宠表妹不欲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