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书屋

第七章 关怀的起点,身边人

天才一秒记住【三七书屋】地址:sanqishuwu.com

双喜笑呵呵地入了宫,到了武英殿门外,揉了揉脸,小心地走了进去,通报道:“回禀陛下,那些大臣,皆收敛了许多。”

这次双喜是大开眼界,以前动不动吐口水骂人的官员,只能颤颤巍巍地重新写了奏折,虽然没说支持徐妙锦进入国子监作学正,但却诚惶诚恐,不敢多言。

无他。

母亲教导孩子读书识字,母亲若是不识字,不知道理,如何教导?

妻子也想诗词书画,不识文字,如何优雅?

女儿也想上学堂,凭啥只有男孩子可以看书?

不公平。

虽然没有人直接说要突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但内心渴望读书明礼,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朱允炆并不在乎这些风波,国子监自己都没说什么,这些人闹腾来闹腾去,只不过是浪费一些纸张,一些笔墨和口水罢了。

裁军十万的消息,终于在帝都之内引起了轰动。

任谁都没想到,新皇帝竟有如此魄力与手段,挥挥手便是裁撤十万大军。

历史之上,多听闻帝王扩军,而鲜有裁军之举。

于是乎,文官认为“文治”时代即将开启,纷纷上表,称颂皇上乃是英明之主,至于徐妙锦这种小事,自然也就没多少人在乎。

户部尚书郁新笑眯眯地,对于户部主事夏元吉说道:“皇上此举,实在是高。”

夏元吉拱手道:“郁大人,看来今年户部,可节省不少钱粮。”

郁新轻松地喝了一口茶,释然地说道:“可不是,骑兵每月粮食两石,寻常士兵每月粮食一石,仅是粮饷,京师便耗费尤重。削减十万兵,每年可节省粮食三百六十万石。如今入夏,雨季颇多,河堤修缮,灾情救援,都需要钱粮啊……”

“户部之事,难啊。”

夏元吉打趣道。

郁新呵呵笑道:“维喆啊,你可要多多担负起来,户部之事,你要多费点心了。”

夏元吉,字维喆。

夏元吉凝重地点了点头,看着有些老态的郁新,缓缓说道:“裁军之事,是否与召燕王入京有关?”

郁新眼神中闪过一道精芒,呵呵笑道:“我们这位皇帝,属实不一般啊。你听闻没有,解缙已然进入翰林院。”

“嗯,听说了。解缙在太祖时期,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轻浮狂傲,但属实是个正直之人。这样的人在皇上身边,也好。”

夏元吉赞道。

郁新起身,走到夏元吉身前,说道:“说来奇怪,皇上身为太子时,齐泰、黄子澄便是东宫之人,如今皇上御极,齐泰依旧是兵部侍郎,黄子澄依旧是翰林院修撰。这,有些不寻常啊。”

对于新登基的皇帝而言,最先启用的,往往便是自己身边亲近的大臣。

可太祖都送入孝陵一段时间了,也不见新皇上施恩旧部,第一个提拔的,竟然是远离朝堂多年的解缙,这着实令人惊讶。

“或许,皇上另有打算。”

夏元吉淡淡地说道。

朱允炆在深宫之中,并没有临朝。

朝堂之上,众官员望眼欲穿,左顾右盼,就是不见朱允炆上朝。

一封封折子递上去,没人批准,如何办事?

大明还要不要运转了?

一些下层的官员,更是在猜测,是不是皇上因为太祖去世,忧虑过度病倒了,到处打听,希望上书问候两句,表达下忠心。

朱允炆从武英殿走了出来,看着夕阳缓缓下沉,雄伟的宫殿,又将陷入至黑暗之中。

若不是后世清晰的记忆,朱允炆都已忘记了来处。

“双喜,你想家人吗?”

朱允炆轻轻问道。

太监双喜震惊地看着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时期,对太监极为严苛,稍有错误,轻则打断腿,重则要命。

而且朱允炆登基之后,也延续了这种严苛。

像是当下的关怀与问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朱允炆确实没有将太监当人看。

在朱棣造反的过程中,很多太监成为朱棣的耳目。

因为朱棣将他们当人看,信任他们。

名震后世的东厂,便是太监为首的机构,也足以体现朱棣对太监的信任。

双喜感动地想哭,连忙回道:“回皇上,咱家偶尔会想起,只是,无缘再见他们了。”

小说推荐:《放学等我》《诡秘:魔女家的二五仔》《这真不是机械飞升》【新大文学】《松田的酒厂二周目》【海趣阁】《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谁让他修仙的!》《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大奉打更人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无赖帝师宦海风流五胡明月虚拟战线回到明朝当太子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非洲帝国五代十国一儒生异域人生明末第一强藩汉家日月大明之帝国再起晋枭最终反击明风万里异域纵横记宗明天下大明小官人大唐西域少年行纪元1701江东幼虎千年军国三国之帝统天下混在蜀汉当皇帝三国之蜀汉复兴大明公侯三国云飞扬医入白蛇大国崛起1857从来没有的帝国宣和画卷重生明末当皇帝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乌衣天下淘宝大明大明至圣唐时归贼三国少女与枪与异界重生之朕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