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书屋

第86章 化肥

天才一秒记住【三七书屋】地址:sanqishuwu.com

到了次日。

柳尘直睡到日上三竿才算醒来。

发现身边的婵儿早已不见人影,于是起床去寻。

却被丫鬟告知,婵儿正在女兵校场招待五公主。

听到这个消息,柳尘也不禁愣了一下,旋即嘴角一勾,暗道种子终于发芽了。

虽然中间隔了一月有余,但至少是有效果了。

于是也不去打搅婵儿,就直接找来了易安。

然后将空气压缩机的图纸拿出来,跟她一起参详起来。

不过柳尘不知道的是。

就在两人在书房讨论之际,五公主中途也跟婵儿路过了一趟。

“庄主和她在谈论什么啊?”

站在门口偷瞄的五公主,不敢打搅两人,于是便朝婵儿小声问道。

“大约就是一些比较机密的东西,比如你之间见到的合金甲。”

婵儿随口解释道。

“那样的宝甲,他也愿意跟个女子谈论?”

五公主不敢置信的问道。

“这有什么,易安的算术,可是连夫君都非常佩服的,也好比善于经营的师师一样,咱们整个柳家庄的财物,就全被夫君交到了她的手里。”

婵儿解释道。

“这……”五公主睁大双眼看着婵儿。

“这没什么好惊奇的,因为夫君一直都相信,即便女子,也同样能有管乐之才,治世之能,若天下能公平竞之,还不一定谁主乾坤呢!”

婵儿笑嘻嘻的说道。

五公主听的心潮澎湃,却还是不忘小心提醒道:“这话可不敢乱说,会被有心之人视作谋逆的。”

“公主殿下会去皇宫告状吗?”婵儿笑着问道。

“自然不会,你我是好姐妹啊。”五公主理所当然的答道。

“那不就好了?好姐妹,无话不谈嘛。”婵儿说道。

“嗯……”五公主思索片刻,接着就彻底放开的说道:“也是,那你就多跟我说说你这夫君的事吧。”

之后,两人便一起说着悄悄话离开了。

柳尘这边,跟易安谈完空气压缩机的事以后。

就去了南边船坞那里。

检查了一下正在挖掘的港口,又仔细对照了图纸尺寸,吃水深度,确认没有什么问题,这才又叮嘱几句便离开了。

随后又去了两大作坊。

因为扩建的关系,如今规模也比最早大了很多。

其中原料作坊,已经增加到了六个坊区。

而机械作坊,则增加到了四个坊区,每个坊区又包含机械工坊,和化合工坊。

并且随着电机的投入使用,机床数也有所增加。

看着各大工坊有条不紊的从事着生产,柳尘也是颇感欣慰。

最后,柳尘又去田地里转了转。

小麦、玉米等作物,基本长势良好。

没错,仅仅只是良好而已。

至少对比柳尘前世见过的田地,相差甚远。

甚至好多地方还有青黄不接的现象。

仔细想想,去年年初虽然遭了洪灾,可后来也算是风调雨顺了。

但到了秋收时,最好的地,一亩产粮最高也才六石,平常的普遍三石。

这要放在现代,遇着风调雨顺的天,平常的一亩地,怎么的也得到十石左右!

中间可是整整差着六七石的粮食啊!

要按说,柳尘用的种子,都是重生前带过来的。

那可全是改良种子或杂交种子,所以问题肯定不在粮种上。

“化肥!”柳尘猛然恍悟。

之前工业程度不够,柳尘一直没往这方面想,但以如今的条件,做化肥自然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说做就做。

柳尘回到书房以后,就开始根据脑海中的记忆,开始记录化肥的制成方式。

一般化肥中,普遍的就是氮、磷、钾肥,以及最常用的复合肥。

其中,氮肥的获取非常简单,在炼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气,然后将其融入稀硫酸当中,即可得到硫酸铵,到这一步,其实就可以用来当作氮肥使用了。

而炼焦,则只要将煤炭存放在密封无氧的环境中,外部加热到一千度即可获得焦炭,制作过程中除了能产出氨气之外,成品焦炭也是炼钢和制作乙炔时,必不可少的原料。

小说推荐:《长生从御兽师开始》【抖音推文】《寐姝色》《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赤心巡天》《野火》《官人官色》【三零中文网】《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重塑新宋: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朕,剩者为王我在水浒做奸商春枝缠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我在三国逆转乾坤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倒拔三国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大唐小说家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谍海无名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大明风流玄天宗修行记事清末土司王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继兄不善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带着美女闯三国我在异世界召唤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最狂上门女婿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我家娘子太体贴(HP)Forgive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谍战风云录:大宋乱世种田日常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明末:边军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