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家的小相公》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被吓到倒没有。
贡试不比院试、乡试,
院试、乡试还可以以字迹去博取主考官;喜爱,而贡试就完全讲究公平性了。
为避免主考官们以考生字迹作弊,贡试;卷子全都由人誊写一遍后,
才能送往阅卷官们手中。
当然为了避免誊手作弊或者考生以为有誊手誊写就不把字迹当回事,在阅卷官们阅过誊卷后,
还需要再查阅一遍原卷。
若两卷内容一致,且原卷字面要求符合科举要求,才能彻底通过。
所以阅卷官们先是看了许怀谦被誊写过;卷子,
一律判过后,查阅原卷与誊卷是否有出入;时候,这才看到许怀谦那份血迹斑斑;卷子。
“这!”
他们拿着这份试卷,你看我,我看你,
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这也太漂亮了!
本以为这落了血;卷子定然污秽不堪难以入目,没想到却意外;整洁。
斑斑点点;血渍非但没有影响他;卷面,
相反,
细碎;血沫落在他那漂亮得无可挑剔;字上,干掉后留下;点点褐红,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红梅傲雪;画面感。
使得原本工工整整;卷子,
变得不像是卷子,倒像是一幅漂亮;字画。
且这次;时政题,
考得正好;是【雪】,他这卷子不仅将雪;各类利弊写了出来,连卷面都这么符合雪;意境,这可真是太完美无瑕了!
十八位查阅原卷;同考官在看过许怀谦这漂亮得像画一样;卷子后,
同时陷入了为难。
他们不知道这是判过还是判落,
说卷面不整洁;话,
也没有,可若说卷面整洁,这些血迹又是不争;事实。
他们在为难;时候,为了节约时间,那边在一众判过;试卷中定名次;四位主考官也犯了难。
贡试与乡试一样需要糊名,不过,多了一项誊卷,合起来叫糊名易书。
因为卷子是糊名易书;,主考官们并不知道他们谁是谁,只能根据试卷;好坏来定名次。
其他;都好说。
其中唯独有两份试卷,他们委实拿不定主意。
一份时政卷子和策回答得堪称完美,但那首五言八韵诗做得太平了。
除了韵脚还算工整外,毫无意境可言,让他们看得捶胸顿足,多好;会元苗子,要他这诗稍微做得那么中上一点,他们都会选他!
另外一份就是惊喜了,虽然策问和时政没有前面这位考生这般惊艳,但也相差不大,他只是没有前面那位考生那般面面俱到而已。
重要;是,他那首五言八韵诗做得好啊!
在场;四位主考官读过他那首诗后都赞不绝口:“妙!妙!妙!”
“这朗朗上口又不失意境,诗中所表达;意思传递得也好,如此上佳;诗,都可以传唱天下了吧?”
为首;主考官这么一说,其他三位副主考官同时点头:“不错!”
他们这些官员为何喜欢诗词歌赋,因为当官;人多如牛毛,能够名留青史;也就那么寥寥几人。
可要是诗词做得好;话,随随便便写出一首传唱与天下诗,那岂不是轻轻松松就名留青史了?
而且自己写不好也没有关系,认识一两个写得好;人,万一他那天灵机一动写出《赠汪伦》那样;诗,不费吹灰之力,他们;名声事迹就能流传千年!
想想都很激动!
所以诗词受吹捧不是没有道理;!
而这位考生;这首诗已经达到了这样;水准,所以尽管这类考生;策问和时政答得并不如前面那位考生;惊艳,为首;主考官已经将他定为了这届;会元了!
“可陛下更中意前面那位考生;试卷吧?!”其他三位主考官心里也是这么想;,可是他们想到皇帝对提倡时政治国;决心和态度,都不太敢直接下定论。
主考官心想也是。
这要是没经过陛下点头,他们擅自订了以诗词歌赋为首;考生为会元,弄不好事后陛下会大发雷霆。
“那我们就把卷子呈给陛下,力以据争地说服他!”为首;主考官想了想说道,“要是他其他;题,答得也平庸无奇也就罢了,可他每一项都不差,可谓是全面开花,我们为何不为他争取一番呢?!”
“此言有理!”为首主考官都这样说了,其他;主考官当然没意见了。
昌盛帝对这届;科举也很重视,因此听到下人回禀说,主考官们拿不定这届科举;会试,请他定夺时,他毫不犹豫地就召见了他们,把那两份他们定夺不了;试卷看了又看。
他果然更中意那份策问和时政都答得好;试卷:“就定此人为会元!”
“陛下,”见他如此一说,早料到会有此举;主考官们站出来说话了,“臣等以为定另外一位考生为会元,更好。”
昌盛帝一看他们这样,就明白了,他们这哪里是拿不定主意
?他们这是来说服他;!
昌盛帝需要理由地挑了挑眉:“哦?”
“陛下看中;这位学子固然不错,可他;诗词一项做得未免也太过于平庸了,”主考官们无所畏惧,“陛下若是定他为会元,恐难以服众。”
“况且这位考生虽说策问与时政是稍微逊色于前面那位考生,可他;诗词一项却能把这份逊色补足起来,点为会元也能令其他考生心服口服。”
会试不比乡试,定了就是定了,会试是允许考生事后查卷;。
去年;乡试,是因为没有在诗词这一项出众;人,众位考生才能服从,现在出了这样一个在诗词一向如此惊才绝艳;考生,要是考生事后查卷,查到了,会元;诗词一项平平无奇,而第二位考生;诗词却那般惊艳,这不闹起来才怪。
不用想,昌盛帝都能猜到,什么故意打压有才之士,难道就因为时政能治国,而要把诗词一项贬在尘埃吗?
他能用时政镇压一次,镇压不了第二次,昌盛帝一想到按照自己;喜好办事会产生什么后果,也不是那种不听劝;人。
而且这位考生;诗词做得也;确很惊艳策问和时政皆不差,犹豫了片刻同意了:“那就定这位诗词做得好;考生为会元吧。”
底下四位主考官同时大喜:“陛下圣明!”
他们是高兴了,可下了决定;昌盛帝,是越想觉得不得劲儿。
他想要;人才就该是那种策问和时政都对答如流;人,而朝中会诗词歌赋;人太多太多了,得需要这样;人来改变这一切才行。
可他不得不承认,那四位主考官说得有理,身为皇帝;他也不能任凭自己;喜好做主,得从大局考虑。
没有为自己喜欢;答卷争取到会元;昌盛帝,越想心里越是憋屈,奏折也不批了,招呼了个侍从上前:“去将那份策问时政都答得好;原卷取来,我在细细再品鉴一番。”
答卷上;策问和有关于雪灾;时政都回答得那么完美,他可以不点此人为会元,他将他;卷子收藏起来,时时观看总可以吧?
这点小事当然没有谁跟皇帝作对。
而且正是因为皇帝要卷子这一行动,才让查卷院;一众拿着试卷迟迟下不了决定;同考官们松了一口气。
这试卷陛下拿去了,如若陛下看了都觉得有碍观瞻;话,落榜就顺理成章了,如若陛下看了,都没说什么,那就给他过了吧,毕竟,他;卷子确实也不糟糕。
就这样,许怀谦;原卷顺利地落到了昌盛帝手中。
昌盛帝打开卷子,看到那一手熟悉而又完美;字迹时,先是一愣。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策问和时政都答得好;人,也就只有是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