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三七书屋】地址:sanqishuwu.com
瑾不知道曾经居住在地下的人用了什么仙术妖法将魔怪关进洞窟,可是很显然,对于他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逃出牢笼才是唯一生路。
“陶素,你来助我引开此物顾勇带人继续断开木头”杨瑾对着混乱的人群焦急吼叫。
幸好魔怪庞大的躯体移动起来并不灵活,再加上地穴对于它而言,太过狭窄,只要看准它头部攻击的前兆,士兵们还可以勉强与魔怪周旋,但士兵们本身已经饥渴交加,气力很快便会面临油尽灯枯的极限。
杨瑾连发短弩,魔怪皮硬如甲,看似应该是弱点的人脸又在短弩的射程之外,杨瑾情急之下挥动火把,高声叫嚷,想将魔怪的注意力引离圆木栅栏方向。
弩箭的攻击,加上听到杨瑾声嘶力竭的叫声,魔怪的头终于扭转过来,那张诡异的人脸和杨瑾对峙片刻,又转向奔走逃散的人们,寻找其他目标。杨瑾不明白为什么魔怪舍近求远,他检查自己周身上下,又看向魔怪逼近的方位,人影在黑暗与火光中闪动。
“它怕火”杨瑾立即明白原委,解下御寒的披风,用火把点燃,拉起束带向魔怪冲去。
众人见状,慌忙卸甲宽衣,互借火源,很快在魔怪前面拉起一条火焰防线,不断有人将外衣投进火中,加剧火势,甚至有人为保性命,将外裤也脱掉用来助燃。魔怪果然畏惧火焰,盘踞在火线另一端,对众人虎视眈眈。魔怪虽有一张巨口,但是不能发音,唯有那张人脸暴躁地嘶吼,和巨型身躯极不相称,倒有些滑稽。
“用火烧毁栅栏”陶素被杨瑾的话启发。
可惜筑成牢笼的圆木常年在潮湿的地下,难以点燃,尝试放火的人很快就放弃了徒劳无功的努力,加入断木的行列。但战刀切入圆木中央,刀背受圆木断面挤压,再难以有所进展。
正当士兵一筹莫展,以为今日难逃葬身怪兽肚腹的命运时,顾勇大吼一声,抬腿向圆木踹去,身边士兵立刻会意,也随同效仿。顾勇的连连怒吼很快带动起声势浩大的号子,在数人齐声吆喝中,已经被切断过半的圆木终于应声断裂,栅栏上破出一个可使人通过的缺口。
队伍挤挤搡搡冲过缺口,若是这番景象被蒙恬看到,恐怕会哭笑不得。一群大秦将士,战甲尽弃,刀兵残破,更有赤膊露腿者,蓬头垢面,狼狈逃窜。但是假如看到牢笼中的魔怪,莫说耻笑,能否迈动双腿逃跑都难说了。
顾勇跑出栅栏后,回头望着牢笼中还被困在火焰后方的魔怪,哈哈大笑:“还想把俺当吃食,待俺改日领雄师铁骑再来,砍下你的肉,尝尝什么滋味”
众人逃离险境,在顾勇身前站定,不管前方是否还有未知的危险,也都附和地放声狂笑。笑声中滋味复杂,有对恐惧的宣泄,有死里逃生的庆幸,有掩盖惊魂未定的惶恐。
在响彻洞窟的长笑声中,魔怪停止不安的躁动,缓缓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以为魔怪知难而退,没想到它竟然将鼻孔探到火焰前,好像突然聪明起来,想起鼻息无意间吹灭火把,再次向熊熊烈火喷出强烈气流。火焰防线虽然火势猛于火把,但燃烧的都是轻软的衣物,仿佛遭遇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虽然没有彻底熄灭,但霎时被吹得七零八落。
破坏了火焰防线,魔怪肆无忌惮长驱直入,以头部撞击圆木栅栏。洞窟震撼,土石坠落,圆木栅栏在怪兽第一次冲击下,纹丝不动。
魔怪头颅缩回,再次全力冲出,震撼之势胜过前次。劈裂之音从圆木栅栏上爆裂开来,但仍旧以残存之躯坚守阵地。
魔怪头颅退回黑暗中,三番冲出,如猛龙出海。原本坚不可摧的圆木栅栏终归已经被顾勇等人破坏一角,蝼蚁之穴尚且可倾楼台殿宇,怪兽的头部和断裂的圆木,夹杂着碎石,从洞口迸射而出。
笑容瞬间从顾勇脸上消失,刚才的狂言妄语统统抛之脑后,转身拔腿便跑,身后紧跟争先恐后逃跑的士兵。还没跑出百步有余,顾勇被一人挡在身前,抬头发现杨瑾竟然逆向而来,仔细回忆才想起,逃出牢笼后,确实没有发现杨瑾的身影。
杨瑾扬起下颚示意众人回头看,大家胆战心惊向后看去,只见魔怪伸出洞口的头挣扎扭动,但身体再难前进半分。青铜锁链的长度已到极限,牢牢将魔怪困在原地。
“简直就是两世为人啊,”顾勇绷紧的身体松弛下来,看到手捧濡湿衣服的士兵从杨瑾身边走过,不禁问道,“这又是要干什么”
“按照五弟之策,防火烧木。”
杨瑾微微一笑。
原来自从逃出魔怪牢笼,杨瑾便想到既然魔怪身锁铜链,还要增设圆木栅栏确保万无一失,必然是因栅栏之外有人生活。常人不同于魔物,黑暗中不能视物,需要燃火照明,那么周围肯定会有像放置铜鼎的洞窟中相同的照明凹穴。杨瑾当机立断,带了陶素和士兵前去查看,寻出不远,果然在岩壁上发现大量凹穴,用衣物浸透灯油返回。
士兵将衣物裹在断裂圆木之上,用火把引燃,刹那间将洞内映照得通红一片。魔怪本就惧火,见了冲天火光,急匆匆向洞窟黑暗中逃去。杨瑾一声令下,燃烧的圆木一根紧跟一根滚进洞窟,火焰腾着滚滚浓烟山呼海啸,场面蔚为壮观。圆木尽数推入洞窟,火光弥漫,可深处依旧悄无声息。杨瑾等人在外静静等待许久,以为魔怪侥幸逃脱,惋惜地打算暂时离开,待来日再多领人马前来,诛杀这耸人听闻的妖魔。
正当杨瑾遗憾地准备带领队伍离开,洞窟深处忽然腾起一丛火光。这魔怪躯体究竟有多大,杨瑾始终难以一窥全貌,想必是不知魔怪身体哪个部位碰触到圆木,火焰迅速沿着魔怪身体燃烧起来,形成了一条火焰巨龙,在洞窟深远处疯狂奔窜。火烧巨怪,发出刺鼻的恶臭,垂死挣扎的巨怪牵动背上的铜链不断发出巨响,更是听得人头痛欲呕。
好不容易捱到那“古往今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别无分号”的最大号“蜡烛”活活烧死,全身油脂也被火焰焚烧干净,渐渐息灭,众人才渐渐喘过一口气儿来。
魔怪已除,没有能源来源,即便青铜古物回到铜鼎之上,应该也不会再出现那种奇异变化。所以虽然魔物尚在,至少无人能够再制造更多魔物,杨瑾此行算是大有收获,重新整顿队伍,上路寻找出洞途径。
前方再也没有遇到魔物或者其他恐怖妖兽,火把所剩无几,好在沿途均有残留灯油的照明凹穴,且行且补充燃料。
天然洞窟环环相扣,离开魔怪牢笼后,到处都充满人类生活的迹象,诸如泥土垒砌的炉灶,石头打磨出来的锅碗,不一而足,可见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并不像魔物那般生食血肉,其他石床石椅更是见怪不怪。
最让杨瑾惊喜的是,一处洞内竟残留着竹简数卷,上前便要伸手去拿,可惜竹简绳索已经腐烂,在杨瑾手中顿时散成杂乱无序的一堆竹片。经年累月,竹简半数都化尘埃。杨瑾小心慎重地拿起竹简在眼前仔细端详,每片竹简均刻有文字,字形怪异难辨,有些部分或磨损或残缺,如今已经难以遍观全文。杨瑾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命人将竹简小心包裹好,尽数带走。
离开这间“书房”,杨瑾众人穿过一条狭长的山洞,这里再没有灯油凹穴,点燃仅存火把,提心吊胆亦步亦趋。不多时,前方传来潺潺水声,激起早已犹如火燎的喉咙,众人不顾前方是否安全,全速向水声处迈进。
河水横贯前方,连杨瑾也顾不得许多,跟其他士兵冲到岸边,饱饮一番。河水冰冷刺骨,缓解了难耐的干渴,可众人腹中无食衣不遮体,寒意油然而生。忽见水边有白鱼彩蛙游动,彩蛙恐是毒物,但那肥美白鱼却令人垂涎欲滴,却碍于河水寒冷,只有少数人铤而走险下入河中捕鱼,其他人唯有流着口水望鱼兴叹。
水面昏黑,火把靠近也仅能照到离岸五步,白鱼湿滑灵活,又没有捕鱼器械,有人尝试以弩射击,可箭矢入水顿失力道,下水的人很快便抗不过刀割般的寒冷,无功而返。
杨瑾只觉得此处似曾相识,喝止众人,命陶素、顾勇各带数人分头打探,果然发现入洞时留在分叉路口的标记。杨瑾不敢再贸然进入没有到过的区域,况且所有人的体力也不允许再做进一步探险,于是带人沿河顺流而走,终于找到来时的洞口。大家拼尽最后余力,手脚并用,顺洞穴爬出地面。
夜空中明月高悬,积雪的草原如铺满银沙,吴卓安排士兵轮流看守洞口,自己却寸步不离坚守,心中主意已定,若天明之时,杨瑾再没回来,他便向蒙恬请命,带大队人马杀入地下。心中焦急又无力可使的吴卓见洞口忽然冒出灰头土脸的人头,险些下令放箭,但听到洞中传来的是人声,而非魔物,吴卓知道是杨瑾归来,忙命人协助将疲惫不堪的士兵拉出洞外。
百人入洞,归来者尚有七八成,损失到算不上惨重,但人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凄惨之相尤甚难民。
星月当空,重见兄弟,杨瑾回想洞中奇遇,只觉得恍如隔世。
第六章情窦初开
岁末将近,边疆天寒地冻,魔物行踪彻底绝迹。杨瑾加紧督造城防,以防魔物开春再度来袭,同时根据陶素记录的地下图形,计算地面方位,力争寻找到魔物出没的其他出入口。
“三哥,我有种猜测,你听听有无道理,”陶素对杨瑾说出自己的猜想,“七国称雄之前,尚有无数大小诸侯林立,其中不乏掌握妖术邪法者,尤其以南蛮最盛,而地下洞窟之中的人便是其中一部,被我大秦歼灭,余孽逃到此处,藏身地下秘制魔兵,伺机向我大秦寻仇,结果制造出来的魔兵却变成不受控制的魔物,最终自食其果,反而葬身魔物手下。”
陶素的猜测大致与杨瑾不谋而合,但杨瑾曾向蒙恬请教,可是蒙家祖孙三代均为名将,南征北战见识广博,却从未听说过以“曾”为名的诸侯。自上古伏羲龟甲留图,仓颉拜受洛书造字,凡是世间种种,多少都会有记录残留,虽然这曾国不乏古物显世,史书却均无记载,究其原因,可能性不外乎存在两种。
其一,曾国为祸之重,人神共愤,诸侯均以言及曾国而恐上天降罪,所以无人敢将曾国记录在册。
其二,世人所知道的不过沧海一粟,有些历史,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曾侯,只怕是存在于更加遥远的年代,而且生前并不太有名。
想到洞窟中发现的南蛮道人尸骨,杨瑾吩咐陶素在兵营中打听有无来南方的士兵流民,或许还能从这一点上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陶素退下后,杨瑾继续潜心研究洞窟内获得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生僻难读,经杨瑾多方查阅典籍,发现竹简文字与楚地字形相近,这也佐证了历史上的曾国可能存在于南方的猜想。可惜竹简残缺不全,杨瑾又无法尽读全文,唯有从只言片语中摸索揣摩。
竹简内并没有记载曾国相关资料,记录的都是一些建造法门,还辅有著者心得,显然是某位曾人隐居地下后所写的笔记。阅览过之后,杨瑾茅塞顿开,结合以前制造研究时所遇的困阻,诸多难点迎刃而解,从竹简中受益匪浅,不禁感叹曾国工艺高超,可惜没能流传于世。但也许正是因为这远超当时的技术,才让曾国走上一条毁灭之路,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制造魔物的铜鼎不正是最有力的证明。
不知不觉日上三竿,忽有两名士兵求见杨瑾。杨瑾准见后,发觉走入营房的士兵面孔熟悉,却一时间想不来何时与他们有过更亲近的接触。两人来到杨瑾面前,不施军礼,反而叩首便拜,口中带着哭腔连呼:“护军大人救命”
杨瑾见状,知道两人必有隐情,连忙将他们扶起,关心地问道:“何事要命但讲无妨。”
“护军请看。”
两人说着,各伸出一只手,呈到杨瑾面前。
只见一人手掌肿胀粗大,仿佛被凶猛的毒虫叮咬过后的症状,另一人手掌倒没有异状,但是指甲变得漆黑无比,坚硬如铁。杨瑾大吃一惊,若把两人手掌特点合到一起,可不就是一头魔物的手掌
杨瑾恍然大悟,回想起来,这两人正是在地下洞窟内,将手伸进铜鼎烟雾中的人,当时三人将手伸进铜鼎,其中一人惨死,他们两人并无异状,是以杨瑾也没有在意,很快就将他二人忘记了。如今看来,那铜鼎果然是制造魔物的工具。
“我二人遍访城内郎中名医,均无医治之法,听闻有来自咸阳的方士,今日抵达云中,蒙将军设宴款待,护军乃将军亲信,必在受邀之列,”两人说着,再次跪倒,磕头不止,“小人恳请护军在席间将此事告知方士,求方士仙丹妙法救治小人。”
“皇帝陛下派的方士要到了我知道了,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对方士谈起此事,请他想法子治疗你们的异症。”
杨瑾嘴上如是说,其实心中另有打算,受杨茂影响,杨瑾向来对方术之人并无好感,尤其年幼时他带着杨旭投奔叔父的时候,途中也亲眼目睹过打着方士之名行骗的败类。不过如今这两名士兵走投无路,杨瑾也只好先答应他们,实则打算择日安排他们前往中原,另寻名医。
不到黄昏,蒙恬果然遣人送书而来,邀杨瑾赴云中城,宴请远道而来的方士。杨瑾带上顾勇、陶素,将军务交给吴卓,当即动身赴宴。
塞外之地本就不抵中原物产丰富,又正直隆冬,果物蔬菜稀缺,为招待方士,特地摆下别有一番风味的牛羊宴。蒙恬
《望古神话之秦墟》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